【 一個空置的屋邨房間,投影在灰白色的牆上面。中央區掛著一個鞦韆,地上都是磚塊、泥塵和枯葉,門口有鐵閘,半開著,外面是一條長廊⋯⋯
【  阿芯正在掃地,態度隨和,節奏簡約,不急不燥⋯⋯
【  閘門外,有一條人龍,像是等候進入⋯⋯
【  Elgar的大提琴協奏曲從遠處傳入⋯⋯

她的自在
由坐下落筆開始
世界好像都是輕盈的⋯⋯

生活記憶
從來可以由細碎開始
一個不敢咬的蘋果
一個碌柚皮燈籠
一種失禁的感覺
一次撞斷了牙齒的流血事件
「煲蠟」的莫名痛快
一篤胎糞的顏色
初次戴胸圍的特殊體驗
巴士上的初吻
孩子把自己變成「人肉奶咀」的感覺
一絲一毫的從容與喜悅⋯⋯

【 一個女孩走入,坐在鞦韆上。阿芯放下掃把,微笑的替她搖鞦韆⋯⋯
【 女孩最後,學會自己盪鞦韆。阿芯開始檢拾地上的磚,一塊塊的,珍而重之,猶如給生命盤點,逐一重新砌疊⋯⋯
【  在阿芯把磚塊重新裝置的過程中,鞦韆上的人,一個接一個的從人龍中輪替,他們都是阿芯由成長到那刻那間曾經遇上過的親友、同事,以至可能只是一瞬間曾被吸引過的路人⋯⋯
【 在鞦韆上輪替的身體,各有節奏,他們的眼神落點,好不一樣的,打量著其中一塊磚,之後,將它接合在阿芯的手作上,合成砌疊的部分⋯⋯

連磚塊也舉重若輕
怎麼可能?

磚和牆
有不解緣
之間穿梭著許多生活空間
留下的痕跡和味道
可有聽過考古學家在磚塊瓦礫上找到文字的興奮?
假如今天我們回到廢棄了的村落
將每塊磚化驗
也許
滿以為日常的東西
怎麼突然變得稀有和可貴?
在泥土合成磚塊的前後
與之間種種未為人知的大小事
留下過多少個夜晚的香甜苦辣
多少雨水
淹浸過後的發霉氣味⋯⋯
還有燒烤焦味和檸檬茶漬的餘韻⋯⋯
或是想像著
鄰家電視的聲音未調低前的吵鬧⋯⋯
被曬乾多年的油漆片碎
仿似姨親鬥嘴的殘影
在隙縫間
滲出父輩昔日走難的腳步聲⋯⋯
一一印證
在磚顏上面⋯⋯

【 阿芯把磚一塊塊的圍著鞦韆周邊,高低起伏不一。她的節奏,有中板、慢板、快板以至緩板或微漸緩板之間,身體神緒,都注在手心和磚可閲讀或感觸到的「輕/重」內部,似進行式中不時按當下發現而調整著「急」、「疾」、「遲」、「緩」⋯⋯
【  門外,仍滿是排著隊、逐一輪候到「鞦韆上」盪幾回的人!他們「亮相」,就在踏入閘門開始,各有心中的「程式動作」⋯⋯
【  Elgar的音樂,同時似循著鞦韆的盪來盪去,分裂出不同的層次:大提琴的主軸,不斷被長笛切入,雙簧管也不甘示弱,在低音管提出抗議之前,找來長號幫手,只是不知長期以來和小號大號早合體準備對準法國號的囂張而沒有在意其他了!單簧管的A調突然變奏,一邊追逐大提琴的旋律,一邊想突圍而出,看看可有效增加被注意的機會⋯⋯

似乎在她心中
每一塊都有特殊記號
循看似相近的外型
依稀認出各種不同感情的內部
一塊塊的移動
速度不一
磚頭和磚尾不在乎呼應

憑自在於那刻那間的   頓悟
將一切盤旋飛絮鎖定位置
摸出相關系統的暗門
逐一打開
檢查仍有未察覺的式樣
她心中早有一個「大本營」
她堅持守著心軸
不讓痕跡消散
儘管病過痛過
儘管迷失過痴呆過幻想過
儘管被欺凌過鄙視過
上上下下
仍有許多未學會欣賞的
可同時存在的    小時候
各自也有他的馬拉松要走
各自也有要過的關口
過程中的遇到
能同「住」的
自然也住上不同價值
各自繁衍出的枝節芽耳
總有茁壯的力量

她的手
隨筆尖舞動著
似一直拈到磚塊
只是都輕巧的檢來看看
又翻過圍牆
看到另一番風景

她心中的名勝
就在手到心到處
少有陌生
只是一種
藉碰觸許願
像兒時一二三紅綠燈的
繼續玩耍
就連路口的狗糞
根本不用告示張羅
它的存在
都是大自然氣息
都是   鞦韆上的   戀情
盪過的
都會在磚塊間出現迴聲
盪過的
縱使捉不住影子
之間
有過的盪漾花火
從來不是心債
只要學會喜歡的顏色
偶爾可以看到的
早倚在另一個偶爾旁邊
分文不少的
借時間   過身
倘若
容許自己再次從容
把拾起的
重新編構
牆的裡外
自有通向夢境的路
她的故事
輕輕的重
輕輕的
借陽光
又站上阿爸阿媽的肩膀
找出旋轉和跳躍的身段
郊遊一翻⋯⋯

【 人龍近尾聲了!只是牆上,出現了重重鞦韆盪著的投影⋯⋯
【  阿芯拿起最後一塊磚,放在鞦韆上⋯⋯
【  之後,她又拿起掃把,將地上枯葉,連同沙泥,堆出一個「瞭望台」!她站在上面,看眾鞦韆上的風光⋯⋯

【  餘下,只有一個大提琴的琴音,由遠而近⋯⋯

風籽/草於二零二三年三月十二日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