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房間,牆壁上以灰色線筆畫顯示著一個港式客廳,應有盡有的生活物資,井井有條的組合著一個四人家庭空間 ⋯⋯
【 只有一個金魚缸,一張四人桌子和四張椅子是實物⋯⋯
【 缸內金魚游來游去的影子,斷續投影在牆上,從容自在的穿過空間每一個角落⋯⋯
【 N在陪伴六歲兒子做功課⋯⋯
【 兒子的「功課」也間斷的直接投影在牆上,是一個生字簿,他正在練習重複寫一個「魚」字,要寫十行,共一百個要填滿的小方格⋯⋯
【 N開始時對兒子的書寫有要求,特別對筆劃和方格的規範執著,見到「不正確」,便希望改正、重寫⋯⋯
【 過程緩慢,母子同時好像在鬥耐性,千方百計想出辦法希望可(不用)「完成功課」⋯⋯
【 開始時,N似乎毫不猶豫的模仿小時候母親抓著自己的手般抓住兒子,一點一劃的如掌舵般教書寫,才寫到第五個「魚」字,角力便開始了⋯⋯
【 兒子不耐煩要自己起動,N嘗試耐心的看,只是於筆劃排序的對錯和位置上特別在意,每似心緒不寧的又伸手糾正問題⋯⋯
【 大家似乎都聚焦在如何完成作業,一百個字的旅程變成艱鉅的任務⋯⋯
【 N好像一直以「第三隻眼睛」,觀照自己和兒子正在經歷著的一切⋯⋯

我一直懷疑傳承究竟是怎麼的一回事⋯⋯

勤有功戲無益  
這句話
好像深深種在骨頭裡面
似獨欠一份透澈心思⋯⋯

一下子   不知怎麼去說清楚⋯⋯

記得小時候
母親教我寫字   是   只是「記得」
很少去重新理解
那是怎樣的一個場景
和現在好不一樣⋯⋯

一代人如何接上新一代
似乎沒有真的好好去想
相信媽媽的年頭
沒什麼條件
也沒什麼驚喜
只知按記憶中的長輩概念
大人怎麼說便跟著做
不敢懷疑   怕被人罵
怕受責罰
我們似乎一直在恫嚇中長大
要乖   一定要乖
才有好處⋯⋯

我媽說
能夠讀書寫字已是一種幸福

我看著這個魚字
只是重複的寫
只是單純的認字
牢記好筆劃
乾乾淨淨
有小白兔便算交足功課
和幸福有什麼關係?

真的只有這些嘛?

【 孩子的手正在學習駕馭鉛筆和紙上方格的同時,似看到一個異常影像:「一條金魚游入方格,尾巴在搖⋯⋯」,他的筆,似追蹤著尾巴,四點,變成了四條會動的曲線⋯⋯
【 孩子的世界,輾轉改變著「客廳」的「線上動態」,出現了許多方格,魚缸裡的金魚,瞬間同時變成同步投影,穿插其中⋯⋯
【 N急忙煞停孩子的「錯處」,用橡皮膠將「尾巴」擦走,嚴正要求他再寫一次⋯⋯

每次坐下說要做功課
我好像變得嚴肅
一點幽默感也沒有
真的不享受自己這樣
以前的記憶   好像把身體鎖定在某一個時空
忘記孩子在手機上自由聯想的能力
比我強多了⋯⋯

可能那時生活比較單純
貧窮是最大的動力
我們便常重複著大人掛在口邊的說話
要勤力
不要只是想著玩樂
慢慢相信遊戲和功課是不可以混在一起⋯⋯
前者充滿犯罪感⋯⋯
後者充滿奴役感⋯⋯

為什麼會有那樣的感覺?

我們滿以為昔日勤奮的方法是唯一的
自己也曾經不服氣
但就是缺乏想像力⋯⋯

今天我們畢竟製造了怎樣的新世界
一邊執著幾十年前單一的奴役記憶
一邊推動著一個玩樂的消費市場
學校似乎一直沒有跟上時代
到今天仍然是複製著「同等學歷」和「成長經驗」的老師
只是變本加厲的要證明比上代強
要證明更懂得管理
結果更多功課
更煩複的評核
更多考試⋯⋯

卻不肯承認自己骨子裡沒有進步
只是給市場帶著走
只是把孩子
更早拉入市場系統   變成大數據

他們的童真   早被抵押⋯⋯

【 孩子掙扎了幾回,又看見金魚的顏色在變,在四個方格上左穿右插,一時放大,一時縮小,字的「田」部,隨影像拉張⋯⋯
【 房間的「線上格式」,亦跟著魚的游向移動起來了⋯⋯
【 N好像感覺異常,但仍接受不了「魚肚」變成不合比例,又用橡皮膠將「魚肚」擦走,要求填上「對位」的、不多不少、整齊對位的「田」⋯⋯

究竟覺得是孩子必須聽話
還是我們一直強加一種價值
一種和真正學習無關的價值
卻沒有真的和他同行   跟上時代   重新學習
只怕他不及格
怕他朝趕不上大隊
怕老師投訴
還是
怕自己會輸⋯⋯

因愚昧的尊嚴
輸掉了多少孩子的童年!

將孩子的遊戲時間挖空
六份功課
每晚如是
每日放工回來已很累
每晚做飯和陪他做功課的壓力
絕對不是親子的歡樂時光⋯⋯

真的沒有選擇嘛?

【 在客廳上金魚的投影愈來愈大,游過的地方,改寫著「版圖」的規劃,每條線似迎上水流,在移動著⋯⋯
【 孩子的「魚」也出現了異常動感,似條有「燕子尾」的「水蟲」,身體長出的「鱗片」多了,不只「四片」,牠的頭也轉换著方向⋯⋯
【 N似沉不住了,剎時站起,在房間來回踱步,想不出辦法,又回到兒子身旁,將已寫下的全部擦走⋯⋯
【 孩子哭了!
【 N更不知怎麼辦⋯⋯
【 魚缸裡一條金魚突然跳出,在地上翻騰⋯⋯
【 N慌忙拾起金魚,呆望著掌上的魚眼,好像在向她求情⋯⋯
【 孩子見狀,急忙把金魚放回缸內⋯⋯
【 金魚的投影又活起來,房間的畫線都出現了波動⋯⋯
【 孩子回到座位,望著眼前的功課簿,沒有行動⋯⋯
【 N也回到兒子身旁,彷彿有所頓悟,打開電腦,追蹤不同魚類的品種、型態和游走的姿勢,孩子好奇的加入⋯⋯
【 牆上的投影再不只是金魚了,不同大小的魚穿梭在「客廳」每一角落⋯⋯

時代在變
似乎我們沒有好好珍惜和享受這種改變
我們不斷焦慮   說「沒有時間」
沒有精神體力
沒有把握
許多許多的沒有⋯⋯
卻少有正向的去爭取
如何行動的可能性⋯⋯

學校彷彿都重複在生產線上的運作
我們做家長在看似沒有選擇下
按每日手冊上的功課
完成生產指標
卻很少去問   為什麼要做那些功課?
那些功課和生活有什麼關係?

原來連我自己
也早放棄了去問
去再尋找
只是不斷提出要求
一些連自己也很早放棄了的問題:
為什麼學習的方法都變成奴性訓練?

學習的趣味去了哪裡?
為什麼不可以功課和遊戲並存?
功夫可視為遊戲
課題在乎打開視野
不是嘛?
最後
餘下的   又是「不夠時間」
最後
每日每天   重複
一點一點的放棄了⋯⋯

【 N開始模倣不同的魚扭動身體,融入空間起舞⋯⋯
【 孩子拿起筆,開始「紀錄每一條魚」的型態:每一個「魚」字呈現出不同的精神,每一條「新的魚兒」游入空間,和投影一起穿梭,最後各「停」在一個特殊的「方格」上⋯⋯
【 紙上的「魚」字,並不是順行依序的呈現,「牠們」分怖在不同「區域」,展現很不一樣的「舞姿」⋯⋯
【 N看到兒子在寫字的神態,猶如投入的在畫畫,「魚」的味道活靈活現的,她再沒有干預書寫的規範,更關心他書寫的樂趣⋯⋯

童年很快會溜走
讓孩子活得像一個孩子比什麼都重要
沒有夢想沒有歡樂
他們未來將會建築的是怎樣的一個城市?

最不需要學習的是變成另一個複製的人
走上了大半輩子
才發現只是在同一個魚缸裡混⋯⋯

我們都放棄了根本的立場
放棄了生活最根本的投入

真的希望老師們
也不要放棄讓孩子快樂學習的空間
那不應該是國際學校的專利
應該是
每一位小朋友應有的
學習權利!

【 N忘形下不小心碰到魚缸,剎時破裂,水傾盆流出⋯⋯
【 牆上「魚群」頓消失了⋯⋯
【 本來「港式客廳」的紋路都亂掉了⋯⋯
【 孩子急忙打救金魚,將牠放入水杯⋯⋯
【 N看到桌上的「功課」,似乎「完滿落實」了。她拿上手,仔細檢查⋯⋯
【 孩子的「魚功」,填滿了牆壁。每一個不同的「魚」字,私下「發功」了:牠們好像都會游!每一條各自起動,游出了方格⋯⋯
【 孩子雙手拿著水杯,觀看被再度拯救的金魚⋯⋯
【 孩子好奇的眼睛,透過水杯,投影在牆上,每一條「魚」在他超級巨大的眼睛前游過⋯⋯

明天交功課
記得和老師分享
說這份功課叫:「魚樂無窮」!

【 N走到兒子手執的水杯前,凝望著杯後看著金魚的眼睛,良久⋯⋯

風籽/草於二零二三年二月十一日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