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行研究員陸嘉琪繼續探索戲劇行動和母親故事的連結,梳理自己作為一位演員(故事人)的行動本質和母親故事間的關係……



16/10/2021 kaki 隨筆
今晚與母親傾談,終於發現,原來她一直的訓唔到覺(輕焦慮症)有很大的部分起源是來自於嫲嫲,(其實也和我有關喇)自從我出生,媽媽為了工作,不得不把我交給嫲嫲照顧,所以大家一齊住,但嫲嫲對她的處事、對我的教育上都有很大的意見。
直到近年,嫲嫲不再同我們一起住,媽媽的其中一個煩惱才減輕了,但是,不住在一起不代表不用照顧呀。近來,嫲嫲的波蘿蓋開始變差,她不再願意從筲箕灣去到柴灣與我爸媽見面,所以,就是我爸媽要去找她,漸漸地,每一次的見面變得很多要求,要吃這間點心,那間餐廳的食物,什麼鐘數就要去到,12點到達已經很遲,xxxxxxxxxxxx
呀,聽我媽説得多都感到很大壓力。手心又係肉手掌又係肉。因為我完全明白,我媽媽爸爸只想星期日這天唯一的假期,可以訓晏少少。
而現在這刻,我才想起原來我中學前的時間,都由很多不同的人照顧,除了嫲嫲,還有同一橦大廈住20樓的一個婆婆,再大一點的時候,我放學就一定是去補習社,對我媽媽來說大嘅是一個一舉兩得的方法吧,有一個地方逗留,又可以學習。這個補習的習慣持續到了中學,都一直如是,我永遠都要補習。
也記得中學有間補習社是要打手板的,一個男老師;也記得另一間,男老師,對我遇到學習上的疑問不理不睬,還跟另一些同學一齊無視我,我記得我哭著説我真的不明白,不會做,他就由得我,叫我自己諗之類的,仲帶著一種睇小我的眼神,那些婦女會同學也是,我是筲官的,也是band1呀。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