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泥土化>到<國際化>,無疑地是龍應台自去年登上首任文化部長以來,最為關切的總體文化政策;這是「全球」與「在地」联結的重要文化思惟。也可以說,文化經由藝術創作在地的特質為媒介,才得以進到國際傳銷的平台。
從<大地藝術祭>到<瀨户內海藝術祭>,從土地到海洋,我們見識到的是:一種以藝術復甦自然生機的涵容。這涵容本身就是一種能量,這能量將我們導引到新視野的國際觀;也同時,讓我們回返到最原初的,對於蘊育這世界的水與土的關切中。


如果,土地是記憶連結的載體,那麼,海洋將是連結未來想像的界靣。從這樣的想法出發,繼2012年於「大地藝術祭」中,以藝術作品連結儀式與劇場的美好經驗,「差事劇團」所規劃的民眾參與式 行旅劇場(Theatre Of Journey),於2013年<瀨戶內海藝術祭>中,再次以藝術的表現,創造出和在地民眾密切互動的作品。
在這個稱作:海洋女神 的海洋劇場計畫中,我們以詩的想像,連結海
洋與藝術;而後,再次延伸2012「大地藝術祭」中劇場的民眾參與,以
台灣的民間儀式融入在地的海洋祈福中,在藝術祭的現場,形構迎接未來想像的作品與活動。
延伸以上兩項計畫的成果,形成2014年 10月於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演出 後 轉往 宜蘭礁溪村落美學原生地 演出。再於,2015年「大地藝術祭」中,連結空間藝術作品:<種子的天空>的作品,創作出劇場表演:<吾鄉種子>的演出。
<吾鄉種子>從羅大佑的歌聲出發,喚起的是詩人吳晟土地得關照與關切,這是當今亞洲世界得共同關懷,無論就台灣或日本而言,都是生態與環境在當前資本世界中的共同聚焦。
古早的古早的古早以前/世世代代的祖公/就在這片長不出榮華富貴長不出奇蹟的土地上/揮洒鹹鹹的汗水/播下粒粒的種籽/繁衍他們那無所謂而認命的子孫。
從<吾鄉印象>這首詩歌出發,吾鄉雖然是這大世界包圍下的最後一片廢墟,卻更是一片淨土。因為,它得以讓城市的人們感受到人與土地的親和,記起他人的真實身份,就像回到母親的子宮去,溫暖、無慮若一顆卵子般…
這個廢墟,便是網路上盛傳紛飛著眾多種籽的「吾鄉」。當然,這是一個寓言故事。這時,它帶來了真實感,便是城市人失落了很久的希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