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吾鄉。種籽》再出發四

於近十多天香港「雨傘革命」的參與者來說,經歷了(和將會持續體驗)的林林種種,或許才是立體見證當下、書寫「實驗香港」的「實際行動」!
「實驗」,意味存在著很多「未知元素」,隨時影響行動的變遷和事件呈現的連串面相。面對行動中持續出現的「動天場景」,香港這城市畢竟出現了稀有的「吾鄉情懷」!追究其「感情種籽」,或許必須重回到一百六十至七十多年前(又或理應更遠古的嶺南文化)歷史推展至今的連鎖「事件現場/背後」,細想一個曾被束意遺棄了百多年的「兒子」,如何面對「家長式領回失子」的錯配因緣!


十七年的「回歸」經驗,當中累積的民怨以及啟承著的民智、地緣與文化物性,根底絕非任何單一事件情理可全然比對出此間此地的「社會內涵」。任何單一或多邊具指向性的論調,均無法完全理解在「運動滾筒」內外累積上眾多有待梳理的社會問題。在滿城連鎖效應下如何理解衍生近半個月的不尋常現象,必須切實的回到每一獨立個體的特殊經驗(尤其是年輕一代長期受抑壓和被低估的內部情志),才可能較深入細看其意識移動的整體結構。只循某某單位角度,按所謂傳媒籠統論述的「香港內部」,以至省黨、國家及國際存有相關大小的「利益團隊」各自隨時勢轉舵的特性,去觀察長期默默或公然衝擊著行動的變異去向,是不能準確描述事件的「全相」。
「實驗」的內涵,必須同時宏觀和微觀在此間香港政治空間急速萎縮下的眾生生態,從而追蹤所有(沒有)行動者的生活實況和擁抱著的「鄉情城願」背後種種,從中編制今後一系列可開拓視聽的「行動框架」!
假如,我們追蹤每人在事發當日,決定拿起一把雨傘外出的那一刻開始,以至及後各自因切身現實條件和時空轉移間的特殊經歷,人和傘,雙雙在微妙的切身處地體驗上重整關係,深究之,已是一次很值得你我深思細味的人文版圖!我們既不可能純粹依據在臉書上貼出的「迫切畫面」,更不可倚賴傳媒企圖拼貼出的「行動印象」,便假定了解事件的「完全實相」。更重要是,當每位參與者背後各自啟智的門度不一,其行動和心理幅員,相信是尋求書寫「實驗香港」的寶貴內涵,決不可粗略表述之……
行動舞台上,當「實驗框架」不斷移轉或被撕破,行動的本質亦按時勢,出現不尋常的異數!當軸心行動出現變化,必須抓緊內部和外交(欠缺)的對話脈絡,才能釐清框架裡外考驗著行動的各方元素,梳理如何從中建築獨立判斷的重要基礎!
雨傘,原本只是為防衛暴警的胡椒噴霧而給人攜帶,卻因「催淚彈事件」而搖身變作「焦點道具」!它不但成為傳媒順勢「命名事件」背後賴以投影的「假借物」,它更化身變成這次社會運動的重要「行動標誌」。問題是,如是這般,一切相關(和不相關)行動,每一概默然被牽入「特設框架」來論述,其「被急切定性」的趨勢和始末,很容易給「保守利益持份者」切斷背後一直建築著、催化著的「政改思維」。誰強調眼下行動聊是一種「短暫(疑似)革命浪漫」的亢奮?誰試圖否認雨傘早已變成「實驗精神內部」的事實?應深思的是,當物件早跨越魯班造傘的功能原念,發揮它作為「推舉運動」的「支柱能量」,它更可能被弄權者製造藉口,無限推展成為「孕育另一次更巨大革命意識」的「擋『瘋』圖騰」……
要知是次「雨傘革命」,由行動的起始和(不同)參與者本質來看,實與「革命」無關;再者,傳播媒體愛「命名」以方便豎立標籤強化「聚焦報導」,亦是今日各方以操控媒體為權力戰線的必然現象。在不少個體奇蹟性自發加入「群眾行動」的過程中,覺得「需要抗命」、「體驗抗命」和如何「推動/評估/消化行動」之間,滲透著極為繁雜和微妙的內外因素,當中夾縫,存在著真、善、美、醜、惡、中庸和極端的、不同年代的百般遊離面相。在缺乏(或根本不存有)完全客觀評估和可實在(被接受)規劃的條件下,如何釐定「實驗」的行動框架和判斷持續行動中各大小事件的內涵和發現,必須回到「藝術/社會行動」底進行內外觀照、審思、叩問和重整「實踐/體驗」的重要本質,才可能將「特殊政治經驗」啟發出更具視野和內涵的轉化……
確實,劇場從來是一個虛擬/叩問現實的地方,其「行動」每按(安全)預設觀照的框架,作延伸和檢視。然而,當一個「現實舞台」隨機衍生,其「來龍去脈」每隨許多不定性(亦不保證安全)而出現不同演繹和變化,內裡不同「角色」亦隨事件時空轉換,分別依據「存在條件」和「存有本質」作出應對事件的方式。當中,可引動起的人與物,每紛紛按各自(被)觀照和(被)行動框架(包括不同政治、社會、經濟、文化、歷史以至世代移轉等本質差異的思辯方式),在各大小集團不斷移動的相關利益、道德概念和心理結構下,不論是左、是中、是右,在看似模糊,卻又多倚賴「速遞效應」的群體思潮中,各存有深遠的社會矛盾。角力之間,誰會相應作出的獨立、半獨立或非獨立的個體意見或行動,必須細加考量!一切行動背後,所沾染到在社會上、政治上以至自我賦權(self-empowerment)上的「特殊色澤」,是考證實驗的重要渠道!
誠然,公共的「舞台框架」比藝術的「舞台規律」複雜得多了,如何更有力引用後者去探索前者的「舞台/行動本相」,是規劃/探討「實驗行動」的重要學問……
行動中,曾幾顯示,在看似「無政府主義狀態」下達致的互動、體恤和兼容現象,實教不少人動容,讓你我重新思考和學習重視一直被低估的社會新世代。當腐化的權力制度與流氓暴力從來深深植根在華人近代史的漫長歲月中,是次行動裡片片呈現的精神和幹勁,變得特別可貴和教人振奮,尤其是年青一代出現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正反映著他們在長期被忽視和處於社會不公義生態下的反彈力量,這一切,是思考如何結構他朝社會的重要內涵!
現實是,社會中普遍潛在多元(包括各方極端)的民情,在逐一明白「高薪養廉」背後的道德荒謬下,確總有一大群處於模糊地帶的「中間派」,其行動每左中右搖擺,隨眼裡「既得利益」的盤算,各按心理質素,操控著心裡每日尋向的「瞭望角度」!所謂「政權」眼下的「公共體」,不乏「建制體」內早僵化了的、不斷虛擬著「大多數」的既得利益者,在腐敗貪婪的權力配套中,尋找安定自身可繼續確保利益出路的內部情結,其「精神狀態」,怎不潛在追求「異變(清場)」的「(權力)僻好」?之間,唯獨缺乏青年人在是次行動中對身處城鄉表現深切關愛的真樸情理!
人,在如此紊亂和腐朽的權威心理下,究竟又可借怎樣的「人文框架」,切入探索其實存的荒誕?一百三十多萬活在貧窮線上的「不尋常百姓」,如何可持續面對政商共謀剝削的貪婪世代?
吾鄉的「精神種籽」,面對如此龐大周邊數據論述的侵襲和浸淫,本可施肥灌溉的土壤,或許早一再墮入人家「持股量」與「可持續發展」的迷思中!如此種種「美麗論述」,如何深遠影響著「吾鄉種籽」發育的過程,深值反思!當仔細考量一切,或許你我輾轉又輕易掉入了「共謀」的圈套,重複著每日如常(看著人家嘴臉)賺錢的慣性,一再忘記了重新學習建築獨立播種施肥的深遠良方!
台灣的「自由廣場」,在回應「香港事件」的過程中,有否輕易被另一種聲浪騎刼,淪為另一場自圓其說的「政治騷」?當我前兩天在台北坐計程車去國立戲曲學院工作的時候,六十多歲的「司機大佬」雄辯滔滔的向我責罵香港和台灣追求民主的青年,更盛贊毛澤東的偉大,我驟然感覺:其實台灣和香港距離真不太遠!追蹤台灣歷史,在長期受殖民統治的生態下,除原住民外,今日在街道上走著的人群,其「本鄉」隸屬何處,其家庭組件多少連繫著國共歷史戰線,充斥著一九四九後逃離大陸的「難民故事」?依稀,一切確實看似重重極具爭議性的討論,離不開面對「回歸大陸」的相關迫切議題……
於二戰後在香港或台灣本土成長的人來說,「回歸」的意義盡在與土地共生的特殊經驗中!到了六十五年後的今天,對幾近三代「植根異鄉」的人來說,早已落地生根,視出生地為唯一可回歸自家之疆土!
假如視年初在台北發生的「太陽花運動」為「實驗台灣」的重要新里程,如何乘勢書寫其行動裡外理應依然延伸著的文化脈動,或許是其中持續「實驗」的重要脈搏……此間身在台北,卻如許多香港人一樣,紛紛掉入「如何面對是次社會運動」的「家庭紛爭」之中,隨三、四代人的不一樣經歷,按家中大小和早種在血脈裡的「(不同)土地鄉情」,不同年代的文化及自身經歷(包括眾多早移民海外的「華生」),推敲著「人(自)家行動」內部的矛盾和道理,一再忘卻今日「行動種籽」和「家族種籽」間拉鋸著種種相關情緒爆發的因由,其「鄉」,其「種」,卻又似給人家混淆視聽,弄得身分模糊不清(說真的卻又是不可能完全清清楚楚)!
在創作《吾鄉。種籽》中,我如是繼續想像,當一朝一切都可能消失的時候,我們可如何繼續書寫曾有過的?如何面對正在急速崩壞的身體軀殼?五百年後,世界可會剩下的又是怎樣的身體軀殼……
為什麼會是如此?
這身體,早弱不禁風,
為何還要我追風……

大地!連草根也沒有了……
只是一路風沙!
聽!它似在叫我……
誰不知這廢墟已成為逃不出的現實?
但這風聲背後,像有一把聲音……
似是一個叫化子的在哭訴……
風來風去!
聊是過去與未來間妖言惑眾的現象……
風一吹,累我又睡不著!
睡不著!
我還未聽到這世界會有寧靜的地方!
在感情世界如此!
在色相世界亦如是!
哪有無色想的地方?
哪有一個天空以外的天空,讓我可尋回片刻安寧?
風眼,為何都用上人的名字?
奇怪不奇怪?
風中孩子,卻似都像瞎了眼……
我們都是被風放逐了的人!
山谷中最後見的男人,已是半世紀前的老翁……
我問他叫什麼名字,他回答我:「我叫噪音!」
隨著只見他兩行眼淚,
如銀線捲起千個夢話……

難怪我睡不著!睡不著!
哪怕我那天睡了一整夜……
醒過來已是滑入了半個世紀……
我問我還可以是什麼?
我連自己的皮膚也沒看上過多年!
我連叫自己名字也顯得沒什麼意義……
人壞了身體,必然胡言亂語!
真箇瞎了,才開始看見……
風從那裡來便那裡走!
那裡來!那裡走……
那裡走……
好像是媽再叫我?
不,是爸……
不,是……
不,不可能……
只有我自己……我……
在叫
我自己!
走了這麼遠……
還不明白?
要是不肯放手,今天怎會在這裡?
只是,你一直不願意接受罷……
風,怎會停?
就讓它吹吧!吹吧!
2014/10/1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