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藝術的「程式動作」本來是由觀照日常開始的⋯⋯
由氏族及務農社會到今天城市化的消費主義世代,日常生活的內容,應對著周邊世界的運作尺度和習性,自然而然的,人為的,前前後後因應呈現過的身體及行為現象,箇中變化的緣由,實在難以一下子教人想得透的!


假如,古時「祭典儀式」是要和神溝通的「典禮」,當中也涵蓋著強烈的權力意志,把「溝/通」的定位構成:神、(被選中的)祭師和百姓等三重性程式。其中「祭品」和「儀式」取材,卻又是平常生活中挑選出來的「恩物」,以安頓人和上蒼間神聖不可侵犯的「距離」,「日常」本身,豈不早已是「神聖」的必須部分?
戲曲仿效祭典的「程式語言」,應也是試圖和普通市民(觀眾)建築可相互理解的橋樑。日子久了,按生活體驗的深淺,當中本來尋常的步法和做手語彙,便有好不一樣味道的呈現。其中所「表」所「演」的人物故事,總有熟悉的「日常行為規範」和「語言腔調」,看你我如何從中延伸閱讀。程式的聲音和現象的內部,每每因應不同「戲劇情境」和「角色身份」,滲透出迴異的人文色彩,也正是其中可以最吸引人的地方。
日常的身體動作,如坐、立、蹲、行、轉、跨、臥、跳、躍、扭、跑、動、翻、滾、追、舞、指、向等等不同形態的姿勢轉換,按心情和處境,調整著行為方位和速度。由外觀到內觀,箇中看似重複的身體現象,又或是大家都以為可以明白的肢體語言,卻默默涵蓋著許多不斷質變的時候,呈現出來的感覺,教你我可窮一生去細味當中反照著的「生活滋味」。由私密的個人空間,到家庭及不同群集底下所牽動的「身體狀態」,充斥著許多「文化符號」和「生活物語」。及至情感、意志和意識形態的異常力量,身體行動的質地,默默耕耘出(或孵化出)千變萬化的過程。微觀之,可以是一本本小說或詩篇的「書寫行動」!宏觀之,看到人底生活的文化哲學,按族群和地緣,構成多色多樣的人文風情!綜觀之,又冥冥中回到自身行動當下,對照出許多有趣的「身體移動版圖」!
你身上有眾多民族舞的體驗,一定明白不同地方舞動的箇中因由⋯⋯
舞,如在空間寫詩寫畫!整合著的,是觀照世界下抽取出來的特殊眼界和民間養份。身體的藝術行動,勾畫出來的人文景觀,是日常景象的壓縮體,所以充滿活力感。其中擬象,按不同個體的經驗和自身條件,打開的,可以是深值細味的人心生態!
此間的日常,都和電腦拉上了關係!戲曲的「幻境」,究竟有多少可和「電子化的日常」共生共處?
面向AI人功智能的新世代想像,人類,總愛借他物,去反照自身的存在和建築可能的意義。同時,又不禁透過自己創造的「機械人想像」,看到自己也許同時持有「AI的特質」:藉借來的軀體,按預設條件,執行(生命)「差事」!結果,旅途上,因應遇上的事物影照,猶似尋找著自身「存在」的「源/由」之鏡!此間的日常,在好不一樣的生活環境和物質文化下,身體的形軌,相比戲曲中程式動作概念,委實早翻出了多少好不一樣的想像了⋯⋯
因此,「程式」概念,必須持續演化!行動過程中,並不是要丟棄老祖宗的「遺產」,而是承先啟後,既融通它底存有的美學智慧,同時,容許不斷更新其中素材,借任何可重新學習的生活及文化板塊,繼續提煉可移動範式的「戲曲藝術」精神!
回到日常,再細心觀照和思考,一切,如古早人類,每日行動,並不是按文字出發的。奈何,當往後循文化累積,文字記載似乎成就了「另一假設」,把行動本體套裝上重重「系統」化的訓練,所謂每日行進的生活方式,默默滲入了莫名的「規程」!由人類物器的發明,及至不同地緣的生態環境,造就出迴異的「日常」。每日行為,在重重物質、經濟、社會、政治以至相依的道德框架,環觀種種,究竟什麼才算得上是「平凡的事」?究竟人的「信/念」如何開始植根,緊隨而至,是連串試圖體現或實踐它的「行動/念頭」。當中,在種種不同際遇下莫名碰上、擦撞或混成的事件裡,影響著多少非比尋常的「日常行徑」?
智能手機的出現,畢竟如何支配了今天的日常?如何按「戲曲藝術」的「程式語言」,去看待如是在變的日常身體行動,似乎是不可能完全避開的課題!因物思遷,行為亦隨之移陣。藝術語言,如同生活,對應眼下浮現的景觀,不斷重整其中難以抹煞那從來沒有停止浮動的「文化內涵」。日常的「平凡」,隨時代的演變,早滲透著好不平凡的內部,也正是藝行者無法丟棄持續觀察的重要部分,轉化成資源,建構或拆解「下一個當下的合成」⋯⋯
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克(Peter Handke)曾撰寫過一個沒有對話的劇本,名叫《我們互不相識的一小時》(The hour we knew nothing of each other)[1] ,呈現一個在廣場上觀察到的「日常生態」:四百多個「路人」走過或停留在廣場上的身體意態!他的書寫,是後設的「藝術行動」,但勾畫出一幅美麗而毫不簡單的「簡單生活拼圖」!在今天「娛樂文化」作為商業程式其中重要部分的世代,「日常」的「生/活」,恐怖一個不小心,便被人「管理」得「頭頭是道」了⋯⋯
教我又想及曹雪芹的《紅樓夢》。大觀園裡的「日常」,又是充滿著怎麼樣的細節和色彩?在賈府演戲的戲台和戲班 [2],究竟在戲台上的和戲台下的世界,靠著多少「文化才藝」的薰陶,才能融合一種相互欣賞和存在的關係?在講究氣派和場面的氛圍下,其「日常」真會「襲人」!尋常百姓,又怎能理解箇中「品味」?
也許,戲曲的日常,其「戲台」似一直在彰顯著階級意識的地方!
你的日常和他的日常,本來涵蓋著許多相交和相撞的「交通問題」,在不同的「生活戲台」上,各自修行其「品味」。輾轉被濃縮和假借到舞台上的「日常」,很容易在追求「戲劇性」的前提下,令當中意識質變!也許,因此會不時教人莫名其妙的受到「異常」感染,一再迷走在充滿束縛的、「戲裝」了的身體影拾之間!大觀其中一切現象之所以,委實是不簡單的、值得反覆思量的「人文功課」!
究竟,戲劇性的程式,如何改變著「日常」的「審美」?或是,因累積的習慣,迷失了對日常生活的觸覺,唯有追求「反常」以至「非常」的「身體行動」,借人家的「藝術重整」,翻開久沒梳理的神經,去體現尋常放棄了的細碎生活景致?
微觀此間或那刻的「日常姿態」,時間和心息,彷彿一直在和自己以至周邊對話:
坐,何以不定不安?
(剛剛有一隻蚊子飛過⋯⋯)
立,卻不知身在何方⋯⋯
(腦海中仍停留在瞬間前遇上的閃電⋯⋯)
蹲,身體即時對抗似的投訴著⋯⋯
(血管阻塞是實情!)
行,步履蹣跚的填塞著焦躁和疲憊!
(適才發了一個噩夢⋯⋯)
轉,如是莫名尋向?
(如模擬著電影裡的POV鏡頭運動⋯⋯)
跨,隨著潛意識的慾望推進⋯⋯
(卻從來沒有真正的行動!)
臥,腦海中眼睛卻從沒閉上⋯⋯
(必須先平伏仍在亢奮的身體⋯⋯)
跳,究竟是否只是剎時衝動?
(或是因突然目睹一隻蟑螂⋯⋯)
躍,畢竟是憑著怎麼樣的信念?
(意識形態究竟如何在心裡植根?)
扭,才知和脊患相處上的日子⋯⋯
(必須先重新深呼吸⋯⋯)
跑,不到半公里便體力不支了!
(身體又在電視影像前丟掉了多少個時辰?)
動,從心底深處的呼喚再出發⋯⋯
(只是依然沒有行動!)
翻,自小因容易眩暈而放棄了⋯⋯
(身體的本質應如何追究?)
滾,不到半個身便看不到東西了!
(莫名的恐懼又佔領了神經系統⋯⋯)
追,沿夢的虛線上不知過了多少時日⋯⋯
(腳步仍長期平衡在邊緣地帶⋯⋯)
舞,身體卻沒有動!
(仍自覺沒乎合人家期望的條件⋯⋯)
指,手、心、神各有各的步調⋯⋯
(也許一直搞不清控制中心應在何處⋯⋯)
向,似是生理和心理的持續交戰⋯⋯
(廣告如是在眼前重複的播放著⋯⋯)
沿著似仍然可「觀照」的點滴「意識/表象」,「日常」似早日復日間,在埋伏著的「非常境遇」中尋向⋯⋯
「我」的「日常」,畢竟是不是太多個「我」在爭戰?
如此的「爭戰」,戲曲上,如何套在「程式動作」裡頭,找出「我」的「身段」?
周世顯和長平公主在碰上前那日常的「我」,究竟是怎樣的?
如此,所謂「回到日常」,究竟應回到自己作為獨立個體再出發?還是,這「個體」委實不可能完全「獨立」,背後承擔著時代演變下的政治、社會及文化撞擊,以至內藏老祖宗的「累計生理數值系統」,如此「日常跡象」底下,雜染多少(非常想像的)客觀或主觀的裡外因素,交媾出的「平常生態」,其「貌」怎辨?一切,在每日身體穿梭的「(有限)合成體」,可有在上回或下回分解前的種種抉擇,訂定出不斷移陣的標準,呈現的,不都是機遇的片碎場景而已?
崇禎皇帝的「日常」,面對李自成入關,又是怎麼樣的衝擊了?
舞蹈的世界,不像戲劇太在意道德!舞,因「慟」起蹈。腳步間,似莫名好奇的追蹤著存在的身體,以及與之無時無刻相連著的「生命故事」,雕塑眼下亦深亦廣的「存在景觀」⋯⋯
舞蹈,也有它的「程式」,按人、情、境、念,建構出相應詩意的身段和步法。身體,由「日常想像」的支援下,解開箇中又毫不平凡的「日常感覺」,重新起動神經系統,審視慣性背後支配著思緖和行動的本源,和當下再學習「談談情」的可能⋯⋯
回到日常,誰知眼下日光,從來是「遲到了八分鐘的事實」(由太陽光射到地球的時間)!如「常」,在看似固定不變的前設概念下,仿似「五常三綱」又在說話!可有因「常許」而把身心牢固在重複的習念中,給「常服」縛住了手腳?
裳(常),障蔽著身體,其「衣」(巾)怎織?戲曲的衣裝,何「常」之有?
「回」「到」之間,可由那一個「囗」再出發,穿梭其中?可及「至」之地,其門可有「刃」開鎖?推開「藝/術」之門,見「常」之「樹」,爬上去,才知種在怎麼的土壤,才感知周邊風雨和陽光的照顅⋯⋯
靜觀你的孩兒,當知他們面對日常的態度,起初是沒有什麼束縛的!
風籽/2021.09.29
[1] 我們(豈真)互不相識的一小時【https://www.hobitgoon.com/blog/article-on-handke-play/ 】
[2] 《紅樓夢》中的賈府:看古代貴族隱形戲台背後的深意【https://ppfocus.com/0/cu91aed8b.html 】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