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是六把尺,
一把是自己的母親對自己的尺
一把是自己的母親對自己的女兒的尺
一把是自己對自己的母親的尺
一把是自己對自己女兒的尺
一把是自己女兒對自己的尺
一把是自己女兒對自己母親的尺


上一代與下下一代,身處的時代或成長的城市也有轉變,謝茵提到自己是一個扣,是扣連上一代的尺與下一代的尺?何應豐每次工作坊都有提媽媽是面向上一代同時面向下一代,尺是不是更貼近的形容這種關係呢?六把尺,量度單位不同,長度不同,軟硬不同,伸縮不同。
工作坊媽媽可有一些三代之間相生情境?是多發生在傳統節日的習俗儀式?還是在日常細節?相剋又在什麼情況之下?是各自成長的知慧不同,還是價值觀不同?媽媽如何處理這些相剋情況?
手上那把尺,又會不會不知不覺間傳給了下一代?或尺舆尺有交換了的時候?
我也在想自己的媽媽,我沒有下一代,但向上望,我媽媽常常把爸爸的媽媽要好好對待,希望我們後生的見到,也要好好如此對待她一樣。媽媽做的好榜樣,我們這一代是沒有不學習的理由,這是一把從沒變樣的尺。
話說今早開拍第一段訪問自己媽媽的片,一些從沒輸入我腦的資料從新輸入,媽媽的親母因為一個懶惰的理由,不幸被日軍炸死了,媽媽之後跟二房一起,二房是有家教學養的,卻跟著阿公打漁生活,但我媽媽卻又目不識丁,頓覺得我媽媽失去上一代的尺,也抓不住他人手中的尺,無尺之下,自己有了自己一把尺。(借自己媽媽思考謝茵的提問)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