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藝術節2011-‭ ‬游藝亞洲」港人自講系列

透過本土創作人、評論家及策展人的「亞洲體驗」

重探香港作為「國際城市」

可拓建獨立自主的文化與生活思潮

香港多媒體表演創作人何應豐特邀一眾不同界別的表演藝術工作者及文化人深談他們眼中的藝術、生活與文化建築的經驗,藉他們先後離開香港或迴轉亞洲不同地方的文化體驗,從中引伸對當代生活種種的觀賞、回顧和思考。既借文藝以外的多元觀照,追蹤生活中蘊涵的藝術生命和傳承素材,打開舞台裡外可能兼容的文化領域,與「游藝亞洲」亞洲藝術節觀眾跨過「藝術迷牆」,更藉藝術工作者的生活多國度作跳板,重拾表演藝術與生活本質相容的通識文化大道,展望自主的、自建的獨立文化思潮。

一、

由法國、印度再回到香港的文化之旅

﹣與詩人也斯及舞台劇導演鄧樹榮談傳統東方文化和當代藝術的相容和展望

對熱愛跨文化取材創作的香港詩人學者也斯(梁秉鈞教授)來說,他如何看多元文化生活及表演藝術發展 的相容性?對鍾情法國文化的前香港演藝學院前戲劇院院長鄧樹榮來說,他的「印度經 驗」如何改進其生活及創作的旅程?兩位不同藝術領域的創作人,對眼前的二十一世紀香港文文化發展有何展望?

主持:何應豐
嘉賓:也斯(梁秉鈞教授)、鄧樹榮
日期/時間:2011年10月22日(星期六)3-5pm

二、

生活裡暢流著的筆墨

﹣與舞台編劇家潘惠森、黃詠詩及舞蹈家馬才和談街頭生活

當曾遊學北美及台灣的香港著名編劇家潘惠森決定回港發展,箇中體驗過的「外文化」, 對他這二十年來紮根香港的創作生活有何影響‭?‬,其筆下眾生究竟經歷怎樣的「文化調色」?在面向全球化的經濟框架下,土生土長的黃詠詩又如何面向消費文化的薰陶,重組「街頭 生活」的本土內涵?對開拓環境舞蹈不遺餘力的馬才和(「<多空間」>藝術總監)來說,他以身體穿越歐亞城鄉大小街道,借藝術行動對環境議題及另類生活作出深入淺出的反思。

主持:何應豐
嘉賓:潘惠森、黃詠詩、馬才和
日期/時間:2011年10月23日(星期日)3-5:30pm

三、

由音樂廳回到街頭的故事

﹣與作曲家陳國平及龔志成談音樂被遺忘了的生活體驗

曾先後留學美國的香港著名作曲及演奏家陳國平和龔志成,各擁抱著很不一樣的音樂世 界,近年卻不謀而合的分別將音樂帶入社區,走進人群之間。對曾經接受「高雅」、和「古典」藝術薰陶的兩位音樂人來說,其街頭音樂經驗又教人築建起不少「音樂廳外」的自由生活聯想…

主持:何應豐
嘉賓:陳國平、龔志成
日期/時間:2011年10月30日(星期日)3-5pm

四、

一心、兩意、三生、四境

﹣與舞台設計師張國永及曾文通談穿越中港台的不尋常創意生活空間

兩名本地著名舞台設計師,一個酷愛燈光,一個鍾情佈景,各對空間美學有其獨到見識。 張國永既是香港演藝學院的高級講師,近年遊走台灣和中國大陸內地作顧問及設計;曾文通則挾著多個觸目矚目的設計獎項,由香港出發,再轉向台灣和中國內地,最近更遊走北美和南美回來。兩人對當今香港的文化及生活空間,究竟如何進行「再解讀」?

主持:何應豐
嘉賓:張國永、曾文通
日期/時間:2011年11月5日(星期六)3-5pm

五、

憧憬舉辦藝術節對往後十年文化發展的影響

﹣與文化工作者鄧小樺、藝評人陳國慧和八十後年輕設計師葉卓棠夢見的文化境象

香港每年的演藝節目和大小藝術節,孕育了今日一個怎樣的文化環境?前文學雜誌《字花》前編輯鄧小樺才三十出頭,卻有鋒利的眼界,她可看到點點不尋常的未來文化端倪?國際藝評人協會‭(‬香港分會‭)‬的陳國慧筆耕多年,從她觀賞過評鑑過的演藝節目,會如何幻想今後十年的表演藝大路?剛參加布拉克國際舞台設計四年展的本地年輕設計師葉卓棠(阿Moon)對香港表演藝術百般滋味在心頭……

主持:何應豐
嘉賓:鄧小樺、陳國慧、葉卓棠
日期/時間:2011年11月6日(星期日)下午3-5:30pm

六、

表演藝術節背後有關文化地緣的不尋常故事

﹣擅長藝術行政及策劃的茹國烈和周蕙心與獨立舞者楊春江漫遊世界表演藝術裡外

現職西九管理局、曾目睹香港大大小小藝術節的茹國烈,熱愛看書,他腦袋裡外的文化藝術遊蹤理應是一個有趣的拼圖?曾於康文署藝術節辦公室任職多年的周蕙心如何「回到未來」,遊弋於策劃與觀照表演藝術間浮游過的文化異象?由藝術行政蛻變成獨立舞者的楊春光楊春江,走遍歐亞,他滿身是火,箇中藝談與香港文化分割不開。三位從「規劃」香港大小藝術節的文化版圖背後,重探「藝術家的故事」與文化地源的緊密關係。

主持:何應豐
嘉賓:茹國烈、周蕙心、楊春江
日期/時間:2011年11月13日(星期日)3-5:30pm

七、

戲當真還可演下去/如此走過的演藝人生

﹣與舞台演員陳曙曦及陳淑儀談從表演尋回自己的故事

﹣與團劇團藝術總監何偉龍回顧香港演藝文化發展與消費文化的關係

兩位本土培訓後再出國習藝的香港演員,相繼對為自身發展踏上不同的路:陳曙曦近年來回港澳兩地,更創立香港首個自己經營的「小劇場」‭- ‬天邊外劇場;陳淑儀演了二十年舞台 劇,卻毅然選擇重新反思表演的本質和生活的關係。兩者既深受「香港文化」的撞擊,亦謀求不斷自新的可能出路。他們的故事,又理應如何演繹?

由加拿大回港以後,團劇團(前為灣仔劇團)藝術總監何偉龍走上了一條充滿戲劇性的人生路:由進出香港話劇團、建立灣仔劇團,到歷盡死亡邊陲,因一火股頑強鬥志,走到今天仍堅決對戲劇不離不棄,箇中體驗,深值得作深刻的文化參詳。

主持:何應豐
嘉賓:陳曙曦、陳淑儀、何偉龍
日期/時間:2011年11月19日(星期六)2-4:30pm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