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菲曼(Wladyslaw Szpilman)!一個你可能覺得十分陌生的名字!他是二次大戰曾身心經歷極度恐慌和折磨的著名波蘭鋼琴家!我們可能認識的他,或許只是電影《鋼琴戰曲》(The Pianist)裏探討的焦點人物,一個只存放在影像中闡述的「悲慘故事」?對今日置身在非典型肺炎病毒彌漫中的香港人來說,或許沒有多大意義!

對一個在七歲時曾身處集中營的導演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來說,薛菲曼的「身體版圖」,意味著雙重意義:歷史的和自身記憶的。這位鋼琴家曾在波蘭切身經歷整個猶太人慘遭納粹黨迫害的恐怖年代,其身體上留下過的烙印,早成為他身心版圖的必然部份,像波蘭斯基一樣,那曾令身心焦萎至幾近乾涸的景象,多容易令人喪失求生意慾!才發現在絕望廹近的時刻,十指又不自主地抖動,借蕭邦的音樂,偷窺那掩藏已久、卻可振奮生命的精彩神經……

我們今日此間的「身體版圖」,雖被一種無形的「恐慌」主宰著每日生活的脈搏,與薛菲曼曾閱歷的相比,實在令人貽笑大方!假如「心智版圖」的真實幅蓋面積,被潛意識的恐懼萎縮至某角落,看不到理應仍可馳騁漫步的美麗大道,是否應該靜心停下,聆聽生命中曾儲存的信念和抖動過的脈搏,或許在傳送呼吸的管道裏,又抓住那可能精彩的感應,在這個成長的地方,可有過薛菲曼那十根「追夢的手指」?

在今日被傳媒壟斷著大眾神經的年代,「方便的資訊」很容易會變成深切影響客觀思考的障礙。一切屬於歷史記憶的版圖,不單被嚴重輕蔑,或早從生活版圖中剝下,淪為商場或拍賣所中評估的「商品」。以商埠取名的香港,又可有真正珍惜過昔日曾遺留下的,管它是「痛苦」、是「光榮」、是「徵象」或是「烙印」,都逃不過被「delete」的厄運。難怪我們生活裏的話題,總不斷追趕著商業主導的流行文化,缺乏聆聽故事的耐性。難怪我們年青一代,在電腦網絡追逐著拼拼湊湊的肢離片段,鎖定在孤寂的熒幕前,借虛擬尋找遺失的記憶,卻嗅不出一點昔日人間氣味!

當「身體版圖」的規劃程序,都放在每日維持數據和增值投資的資產概念上面,生命本來的「神秘」都進入了「務求簡易速銷」的軌跡,假設已掌握著操控宇宙的神奇,沒想過自然底智慧,早默不作聲的凌駕你我的粗淺愚昧,伺機進佔新的國度,教你我措手不及!

也曾在猶太死亡集中營經歷過極度恐怖、僥倖生存的心理學家域陀法蘭高(Viktor E. Frankl),在一九四五年二次大戰後,隨即連續用上九個日夜,不但將災難記錄,更將之提錬成日後著名的心理治療法logotherapy,其根本發現,就是深信人底為追求生命意義而存在所產生出來的無比生存鬥志!他的「身體版圖」,從累積的折耗中尋索,引悟出悲劇裏的積極性,和人文科學背後蘊藏著的自然本源。在他的「身體」記憶中,以生活編織著的矛盾,磨合出欣然的理智「版圖」!

香港人一向沒有面對苦難的韌力!我們的文化,每極力尋求避難所,將一切「不好意頭的」,迅速轉化成像「威化餅」般容易溶解的媒體,消失於無形。我們的記憶,順應著「意頭」的驅策,自命「樂天」,卻不知道在冥冥之中,自我閹割成追隨「兆頭」的「靈異物」,繼續在流行的「玄界」上滑行!

難怪我們今日才開始學習考究廁所背後的「遺失文明」!

究竟我們的「身體版圖」,被銳意遺忘了多少可磨練智慧的歷史足跡?今日的「恐慌」,可會是身體失卻導向下機能退化的必然反應?可有想過兒時爺爺坐過的椅子,是甚麽時候失踪於無形?今日家中那一張在Ikea買回來的沙發,卻不到一年,木縫之間已牙牙發響,趨促著轉換下一季號的新到款式座椅?

爺爺的影子,卻真的沒流下半點痕跡?

我們何時開始喪失了擁抱歷史的勇氣?當《鋼琴戰曲》只是另一齣奧斯卡得獎的作品,薛菲曼可會只是在今日娛樂版上浮華不實的剪影,沒甚麽深層意義?波蘭斯基苦心經營的藝術影像,只是另一次億萬投資的商業行動,做就著千百職位的純經濟行為?看電影又怎會與甚麽「身體版圖」掛勾!假如每日的生活行動都只是某種經濟規劃的生命慣性消費,身體的脈搏版圖,難免沒多大「意義」!法蘭高的心血與學問只是「百萬富翁」有獎問答遊戲裏的「最後彩池」?

「蕭邦夜曲升C小調篇」又在某商場傳出,拼湊著溜冰場上的喧嘩,在店舖廻廊間,將一個又一個戴著防毒口罩的移動身軀,整合在怡和集團2003年的經營版圖中,等待下一回發放的盈虧年報,决定身體的未來導向……

拖著一大袋垃圾、沿西邊街一步一步向上爬著的婆婆,借腳板下的記憶,尋覓地下公廁的喘息位置,從溝渠流下的污水氣味,悟知著昔日曾與愛人依偎的角落,口邊悠然微笑,少理那群委身防疫避過的途人……

她的「身體版圖」,有著昔日薛菲曼目睹的人生!

何應豐/二零零三年四月十日

社區文化大使計劃「重整香港新版圖」手記二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