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如母》的一百位香港母親訪談故事,探究其中隱藏的文化內部,開展一百個叩問的「詩戲場」。書寫以「電影劇場」概念,混合不同表演藝術元素,追蹤母親故事背後的「詩」「情」「畫」「意」。也謹此回饋一百位受訪母親以及參與藝行研究計劃的藝術創作人曾投入過的一切。是次書寫,是延伸硏究和閲讀的「藝行旅程」。

書寫過程中,以《如花。如水。如母》藝行生活館中的藝行和研究方法, 啟發想像, 內置元素包括舞蹈、行為藝術、戲劇、音樂、裝置藝術、數碼媒體創作和影像創作的合成。構探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往後可以重點建築的表演藝術創作語彙。

一百坊言
重拾《如母》的一百位香港母親訪談故事,探究其中隱藏的文化內部,開展一百個叩問的「詩戲場」。書寫以「電影劇場」概念,混合不同表演藝術元素,追蹤母親故事背後的「詩」「情」「畫」「意」。也謹此回饋一百位受訪母親以及參與藝行研究計劃的藝術創作人曾投入過的一切。是次書寫,是延伸硏究和閲讀的「藝行旅程」。 書寫過程中,以《如花。如水。如母》藝行生活館中的藝行和研究方法, 啟發想像, 內置元素包括舞蹈、行為藝術、戲劇、音樂、裝置藝術、數碼媒體創作和影像創作的合成。構探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往後可以重點建築的表演藝術創作語彙。

【 一個正在搭建中的「武館」,Ka和女兒在練習跆拳道⋯⋯
【 「武館」是用女人街的臨時組件裝置,一枝一架的,Ka一邊砌,一邊觀察女兒練習⋯⋯
【 過程中,Ka不發一言,自在自主的來回在培訓和建築工程之間。她的身體節奏感並不強,但貌似跌盪間有其簡約直接的真摰。信念和聚焦,早成為良伴,讓她可從容的把「武功」開展⋯⋯
【 女兒很集中,不斷重複練習一個動作。每加一個動作,也是堅守在同一世界,把動作近乎「完美完成」的開展⋯⋯
【 一把十分中性的聲音,猶似在「完成畫面」背後沒有浮出來的內部,不偏不倚的建築著一層層以語話編構的「音域」,一切在十分平靜中合成著Ka和女兒的一舉一動⋯⋯
【 就連急速的呼吸聲,也教人覺得是十分「自然存在」的部分⋯⋯

閱讀全文→

【 空白冰冷的「送亡間」,有一個白色的三角鋼琴,上面躺著阿菲一直難以忘懷的婆婆。她蓋著被,沉靜的⋯⋯
【 牆壁透視著一排排冰冷的椅,一層層整齊的高架起來,坐滿在醫院「輪候告別」的亡者⋯⋯
【 阿菲出現,身穿病人服,赤腳的走到婆婆旁邊,神情哀傷⋯⋯
【 阿菲的家人和婆婆的親友,穿著黑色喪服進入,他們肅坐在牆壁前面的椅子,低著頭,循儀式進程,時肅立,時沈默安坐,最後加入集頌⋯⋯
【 沉寂破落的琴音在遠方傳出,阿菲猶如聽到「婆婆的聲音」!她好奇的,追蹤著背後可能的「彌留訊息」⋯⋯
【 她的家人,好像看不到阿菲的存在。間中聞得一二嬰孩哭泣聲,大家有所反應,之後,又仿似消失了,一起回到先前的肅穆⋯⋯
【 亡者以歌隊的姿態,低聲吟頌⋯⋯

閱讀全文→

【 兩個房間,之間有一條走廊。左的一邊有一張殘舊的沙發,另一邊有一張床和被鋪,色彩十分鮮豔。都佔據在房間中央!沙發那邊有一個窗在左邊的牆,右邊有門,可通往走廊。床那邊的房間,同樣有門,也是通往走廊。兩個門口互相對應。床鋪,對著上面有一個天窗,可以看到陽光和月光⋯⋯
【 兩個房間的地板,都是鏡子,新舊交替。沙發下面的鏡片已呈現剝落和迷濛,只有外圍地帶有部分仍有反映。床鋪那邊的鏡子較平均,只是沿牆邊較朦朧⋯⋯
【 Aman 1 從天窗上面爬進房間,她毫無猶疑的睡在床上,擁著被鋪,把它像一個人似的,緊抱著⋯⋯
【 Aman 2 從沙發後面出現,她爬上沙發,抱著兩個軟墊,似在放空似的⋯⋯
【 兩個Aman似隔空對話,卻又似各自困在自己的意識裡面。直至受不了的一刻,她們會走出走廊,錯覺間互換了房間,和沙發或床上的自己提出連串疑惑⋯⋯
【 兩個Aman 自然是一體兩面,她三十歲,一子一女,仍在學問「長大」究竟是怎麼的一回事⋯⋯
【 她愛跳舞,只是做了媽媽後,便丟掉了,許多沒有練習⋯⋯

閱讀全文→

【 一個白色房間,像輔導室。有一張桌子,對邊各有一張椅子,看似對等。
【 一位十八歲青年進入,猶豫坐在那一張椅子,最後選了自己左邊的一張,一臉不安穩的⋯⋯
【 青年等了良久,牆壁透出外面另一個房間,一張長桌,坐著一個人的黑影,似觀看著青年的狀態。慢慢見到,那影子是琳,她的工作是學生輔導⋯⋯
【 時間,似是一種莫名膠著狀態:青年學子,男的,女的,接著一個一個的進出,如夢如幻,各自猶豫應選上的座位,之間,處理的方法也出現既類似但又每每看不到他們掛上著怎樣的臉,牽著什麼端倪的坐下⋯⋯
【 每名進入「接受輔導」的同學,分別各自以身體舞動,回應著下面四個「環節」:一、等待;二、我的需要;三、說不出的感覺;四、持續迷惘地離開。
【 琳才三十多歲,女兒年幼,這天突然對「輔導室」這地方湧出層層懷疑。往下是她重新面對自己和工作間的「非日常獨白」⋯⋯
【 青年的身體節奏,輾轉似是回應著「獨白」背後未完全的情感世界,在急、疾、遲、緩間,和「正/常」拉扯著。他們的「動」和琳的「不動」,成強烈對比⋯⋯

閱讀全文→

【 呈。近四十歲。她身處一個「文字空間」,牆上是一個貌似她的巨型石膏臉譜,投影著她昔日受訪時用上過的「關鍵詞」⋯⋯
【 地面是一個九方鍵盤,呈可腳踏其中,回應「關鍵詞」。同時,牆的兩翼會同時列出「文陣」,高高低低的左右交鋒的滑入臉譜⋯⋯
【 AI的聲音亦按程式倣效著她的「回應想像」⋯⋯
【 九方陣對上的天花板,垂吊著一隻滑鼠,呈可以把它滑在身上,改變「陣圖」,可複製、刪除或改裝任何一組文字的串成⋯⋯
【 呈的手上一直拿著手機,經常以之「查冊」或「搜尋」,只是投影不會等她,每每先行「佔領畫面」⋯⋯
【 過程中,呈不可以說話,只有她潛意識中按選擇的「關鍵詞」被節錄重複播放而莫名引發的語句,直至下一個或一組「關鍵詞」的插入⋯⋯
【 不同對應「關鍵詞」的影像,自由切入或遊過面具,改變著臉的型狀⋯⋯
【 空間的字,愈來愈多。大小亦隨一個外置的「網民投票箱」,按回應率決定「關鍵詞」的大小。總體來說,最後,呈發現自己被四方八面的文字包圍,連她的身體也不放過⋯⋯
【 之間,一個樹林的樹幹,不時移動的淡出淡入,干擾著文字的投影⋯⋯
【 於呈來說,這回像是「街舞角力場」,她慢慢想像回到年輕時的自己,全身充滿鬥志,只是,人到中年的現實,又似在作弄她⋯⋯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