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百分百港產。《功夫》,是他周遊個人與集體記憶間自由hustle、飛馳星際的夢幻之旅!

《功夫》裡的「功夫」,其「工」和「力」並非「夫」子自道的「香港滄桑錄」,它是徹頭徹尾的從「集體社會及文化記憶」起步,再穿梭於遊經香港的一大堆「世界文化」(包括電影文化),以天馬行空的姿態,毫不忌諱的借任何可能涉獵的記憶,巧手堆砌一齣完整獨特的「土產作品」。

過癮處,恐怕是每一個香港人(管你是老是嫩),都會各有所得,體味箇中「曾經」的滋味!故事人物,粗細兼揉的進出於漫畫、不同電影類型、與社會記憶 中的集體印象之間,輾轉像齊天大聖駕到,翻起百變的筋斗。《功夫》,穿透香港這地方的特有土壤,滲出一系列「典型再造」的記憶和想像意態。黑色幽默的筆 觸,透出淡淡「我們都從那裡來」的「泥土味」。看見的,都是曾幾熟悉的人、事、物間扭捏過的「小市民景觀」,重踏在電影裡外一起走過的路,導尋一種快似迷 失的人文精神!

我彷彿看到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的”Ammarcord”碰上奇連依士活(Clint Eastwood)的《獨行俠紅屋纖霸》(High Plain Drifters)、三毛流浪記遇上劉家良、《七十二家房客》扯上《舞廳》大鱷、占基利(Jim Carey)在九龍寨城巧遇金庸、李小龍升天回魂重看《如來神掌》、粵語殘片在一個仿西部小鎮翻生、《閃靈》(史丹利寇比克的”The Shining”)的血潮與Roadrunner卡通的狂奔輪步互相角逐下一回「影像啟示錄大獎」、五十年代徙置區內的《城市之光》(差利卓別靈 的”City Light”)混進「龍虎門」等漫畫步履、流行文化融入串串歷史剪影、典型奇遇大大小小且實且虛的非典型人物等等,一切一切各自既連鎖亦貫通的譜出自由奔 放的影像大集會,周星馳娛樂的品味亦按時逐步攀升,彌漫著「香港奇異式」的「世界魄力」!他不但盡情在自嘲自戀自閉自狂妄中尋得萬二分自在,他目睹的世界 本來就是一個集歷史社會倫理科技浪漫人情暴力幽默嘲諷胡扯追憶思念吊詭變數等於一身的容器,無懼的舖陳一地可追索的痕跡,痛痛快快滑行其中!

假如說這是一部絕對屬於香港、啟導「香港精神」的電影作品,它更應是一部可昂然踏上世界,與不同文化軌跡碰面的「世界電影」。《功夫》,不但以香港 記憶起步,引領觀眾周遊昔日大千世界;它更以「凌波微步」、或是配合「八卦星宿」和「超越荷里活式」的意識流想像,浮現出亦細膩亦豪邁亦抵死的香港人生點 滴。「星爺」的香港,填塞著我們底特殊文化孕育出的怪形怪相,混合著「笑傲江湖」的氣度和曹達華式的naivete,仗仍潛放在文化醬缸裡的幾許剩餘浪 漫,木臉嘻皮的將你我攝入種種社會典型人物的意識形軌,一起給自己「睇街症」!

香港電影從未如此盡情的嘲諷過這片土地的文化筋脈!

周星馳那Buster Keaton式的木納,更教人覺得他承受著的荒誕,箇中濃雲密佈!

昔日《月光寶盒》的異彩,今日闖進更近貼此間亂作一團的香江大道,碰出的花火,其味無窮!三年的投資,反轉了香港式「即叫即食」的「心急」氣度,放眼於更寬闊的市場和藝術心性,教人怎能不服氣!

唯望傳媒能同樣進步,不再將奇偉的世界放在女角胸脯大小的花邊新聞上。香港電影的發展,將會大有作為!

沒有香港,豈有功夫熱潮?沒有金庸或李小龍,豈有周星馳的《功夫》!如此類推,一切「默脈相承」,看你我如何珍惜路過的所有「真假功夫」,自建世界於其中……

香港政府應多研習《功夫》裡可能引悟出的文化功課,認真明白「土產創作」在人,而不在有沒有西九文娛藝術中心!

瘋子日記271204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