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

一直以來我掛在口邊的您總是「大葉」而不是「大業」,才意會自己真的不夠細心,用上「粗枝大葉」的態度,沒有認真去看清楚那可能隱喻著「幹一番大事業」的您,希望您不會介懷。但既然如此,我便將錯就錯,厚著臉皮,跟您從「葉」開始談起……

不少人說「葉(業)大好遮陰」,大「葉」(業),應是一個給人感覺安全的名號。花名的可愛,每在於人家對自己有趣的批視或觀察。只是作為獨子的您,或早笑嘆「何大之有」?當上不見兄姊,下不見弟妹,唯有「獨大」(獨自長大)!

「獨大」的寂寞,難耐!是嗎?

今日香港很多年青兒女,都似乎正陷入一個在「獨大」和「孤寂」間苦思著出路的精神困境(在伊拉克、波斯尼亞等飽受戰火催殘的兒女可又是另當別論的「獨大」?),惟借電腦虛擬造像,假設地試圖建構一個擁有兄弟姊妹的奇妙人間。終日因獨處而習慣掛在口邊的自我獨白,多成為家中唯一存在的「對話」!

難道這是人類今日追求社會發展要付上的沉重代價?

成年人很容易不負責任地掛在口邊的「一代不如一代」,當目睹自己一手協助孕育的新世代並不如夢想裏的精彩,便試圖將核心問題簡化成「下一代的事」!不知這「上一代」在當「人家的下一代」時,又曾幾是怎樣的「新世代」?文化的傳承原本就充滿沒完沒了的矛盾,在各持己見的「時代標準」底下,甚麽「與時並進」究竟是誰應擁有的眼界?試問誰想「獨大」?

可想過「葉大蔭雖好,枝幼莖難熬」?

可意會「業大從基建,志薄勢難全」?

有時,人家負上的名號,卻不明所以的日久進駐心底潛意識,像給「相士」批文,多少側映著自身的生活意態。我年少時的花名叫「野仔」(幸好同學們還給我保留了片點尊重,沒有把我叫作「野種」),皆因我中二開始便長髮幾近披肩,放學後總愛在街上到處溜走,至入黑才回家(每日上學卻出現於天主教同學會舉行的課前早禱)。如是般,「不羈」與「禱告」各自矛盾地在我短小的身軀上「爭地盤」,鬥個死去活來。

成長中,社會提供著充滿混淆的價值取向,實在令人難以取捨。像這邊廂,學校鼓催同學節儉的美德,那邊廂,政府卻因經濟不景而在電視電台不斷宣傳消費的好處,教年青人如何應對?但想深一層,「混淆」畢竟是人類在「結社會群」的進化過程中必然浮現的現象,令我們從中因應其矛盾建立著不同的信念和規條,約束「可發展」的意向!您可有覺得,人因為對自身不完美的認知,建立了不同的、不斷自我修正的法規和組織,希冀他朝完美可待!只是,又同時被天賦的好奇到處催促著尋求自大的「劣根性」,不斷否定著、摧毀著一切自我虛飾的「矯型神廟」!前者與後者在一生中活像一個重覆地被踐踏、或是供人作不同跨越花式的平行鋼架,既花力氣,亦難全取滿分。

要知道「俾分數」只是人類當下强行將事物簡化和類化的「偷雞」管治手段,不一定能夠全面反映事物的本相!大「葉」包涵著的維生指數與大「業」影響著的資產值每看不少環境因素而定,各隨著多方面的裏外條件和反應,平行著其「維生」和「生產」的空間!

直至這一天的您,曾經用上多少種跨欄的花式?過程中可有盡情?或是仍偷偷摸摸的嘗試找尋一條隱形的扶手,冀一朝可突圍而出?可有想過跨欄的勇氣不局限於那放在眼前的,而是之後一連串的耐力挑戰……

但假如只想著日後可待的「大業」而不懂處理眼前一二的話,只怕「業」未嘗,「孽」已匆匆趕上,教您吃不消!

我嚐過肩負「孽債」的滋味!

短暫的自圓其說,或許是嘗試說服自己當前唯一的近距離出路!卻可有發現在您身邊匆忙走過的、或是曾關心您的人,處處有著「碰壁」之感?記得年少時每星期因恐得失人家而無奈又一次走入一個似虛假、亦真實得可以的「主日學」,我才明白人對存在的虛無感:一邊嘗試假借「神的旨意」相互監察著生命旅途上路過的、或碰個正著的人,藉以肯定自身卑微的存在價值;一邊又控制不住本有充滿著頑固、矛盾和自大劣根的催促,伸張著虛假的言論行為。教堂內外,我看見的是一幅幅浮生拼圖,剪影著的人事應如何再三思量?「教堂」內的「儀式」,是否早遺忘了它底反映著人類的崇高希冀?

我離開教會的時候,才決定認真地閱讀舊約和新約聖經,更好奇地開始閱讀可蘭經、佛經和其他有關宗教與人生哲理的古籍和其當代詮釋的作品(連法輪功也不放過),一切背後描繪著的是人類對存在各式各樣、此起彼落的意義追溯和建構,其中精神既淒美、亦浩瀚,只是點化不了人間偏執和愚昧,竟一一演變成各種爭戰的藉口,難道這就是人類漫長(以光年計算其實又頗短暫)文化存亡的考驗?

假如一片葉的存在,除大小以外,總有其自在的地方,亦自有它與世界「交流」的方位和法度,可有想過它身上早記錄著的是昔日樹苗祖先與泥土的漫長對話和閱歷,造就著此間葉素的拼碼,存放在軀體內的「本性」,或許是靜待您我去徹悟的生命本源……

任何大業的拼合和建構亦然,全看您的眼界和法界的幅度!

「獨大」或許只是一種對生命浮誇和不真實的悟釋!在此「葉」與彼「業」之間,存有其相應的「互聯系統」,相容著自然的智慧,像父親留下的是您生命跳動的脈搏,有待您在「滴滴答答」之間,學會欣賞大自然散葉開枝的奇景!

成長中,人不知要到甚麽時候才學懂大與小和葉與根之間竟是無窮無盡、有待您我發掘的生命資源!

瘋/二零零三年七月十一日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