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ndy :
人群中,我們總看到許多個自己昨日、今日和明日的影子!
工作坊的第二個星期已接近尾聲,人開始熟絡了,磨擦亦少不免隨之而來。像每個新學年一樣,同學很快便從群集中選尋自己可聯繫的對象,建立起不同大大小小的圈子,之間又會因某種志趣或機遇衍生著不同程度的重叠、互動或對衡,原來那已蘊藏著一個「小社會」的雛形特質,磨練著您待人處事的智慧和態度。兩星期以來在排練室裏外發生著的大小事,亦成為考驗著您們如何開拓有限的、濃縮的累積經驗,能否將個人和群集的經歷轉化成他朝的生命創造力量!踏出工作坊,重新整理關注的儀容,精神亦因空間而轉換,在回家途中的火車或巴士車廂內,與新相識打開另一度屏障,體味不一樣的談話和儀態,或許因此您彷彿更接近每一個新朋友的「另類面孔」。
究竟那一個誰最「真實」?或「真實」是生活中看見的總和!
任何磨擦意味著不同個性的碰撞底可能發生的情感湧動、事件判斷和行動識見,其中是火是光,要看您如何處理自己與人的存在意義和相互的角色配套!
此間演出的面貌雖仍模糊,亦未走上軌道,但您們一伙人又是否準備好接受挑戰?任何「成果」的出現必須經過此起彼落的高低潮,因應磨合的質素,深遠影響著每一個環節的建構,其中您們間的互動互勉、互信互助尤為重要。倘若各自蠶於招尤的口舌狂言之中,不但影響情緒,更忘記了生活中判別事情能力的重要。
在戲劇裏,我們都愛將角色每一句說話作出剖析及假設,對「人言」的「人」底本性和「言」的處境、動機及態度喜歡再三思量,從中希望更準確理解人物及其言行背後的種種可能。那是一種對生活反思的研修過程,而不是將分析方法硬套回生活上。要知道舞台可以是一個抽離地重新審視生活的地方,借藝術作手段,細密的打開生活表層,探究其內在之所以!生活是當下存活的生命運動,任何「深思熟慮」不是一下子的事,而是經年累月積存的智慧和心性,投放於當下此間或那間的對話,中間直接反映著的您我,活像一面鏡子,教我們更看清楚自身的生活態度和信念。
就讓我們來一個實驗,看您怎樣詮釋人家一句話……
他說:「她很美!」
他說的是那個「她」?
「他的她」、「她的她」?還是「牠的她」?
或是他心中只有一個「她」!
「他」又是誰?
他為甚麽會說她美?
他的「美」和她的「美」又是否同一回事?
當他發現「她的美」只因陽光剛好從窗外七十五度角傾斜地照著的「她」……
當她發現他說的「美」不是她而是旁邊睡著的一隻貓母親……
當他的「美」對她來說從來就不是美……
當她的「美」只是一種自覺的人工粉飾……
當他的說話是言不由衷……
當她聽到的只是他知道她愛聽的說話……
當他只是在造夢……
當她也只是在造夢……
你說「誰」最美?誰說真的重要!
假如他說話前一分鐘剛與女友分手!
假如她根本聽不到他說話(因為他只在自言自語)!
假如他說的「她」是他的媽媽!
假如她從不喜歡他!
假如他愛她而她愛的是另一個「他」!
假如他說話時眼光凝望著的「她」不是「她」!
假如她的「美」不是她愛的「美」!
假如他與她才相識了一分鐘!
假如她根本不認識他!
是最不愛「假如」的他碰上喜愛「假設」的她?
是當他的對象不是她而是為了旁邊那個「她」而說她很美?
是她又不是她?
是美又不是美?
說了又像甚麽也沒有說?
是真心話?
是無他?
有她?
他?
或只是舞台上假借羅密歐的一句話?
(如此類推,沒完沒了!)
嘩!真的好煩,是嗎?
人長大,事情難免愈來愈複雜。自覺多了,平常心卻容易被丟掉。一句話,畢竟只是一句話!卻竟又會變得如斯煩亂,究是庸人自擾,還是真的人言可畏?
每天走過任何一面反光的「鏡」片,總難免偷窺一下自己的儀容,看見的是真的您?或是希冀人家看見那梳理後的您?那也是我曾經歷過的年青影像……
正踏入青春期的您,身體的激素好像又在興波作浪,耳邊有著停不了的滋擾!三十多把聲音,竟唱著「空白一片」,是浪裏白條的驟眼空虛?是波濤洶湧下的迷幻感覺?或只是人家某時某刻溜出口邊的「白日夢」?
您心中的聲音來自何方!
瘋/二零零三年七月二十日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