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汶:
每一次舞蹈環節,都欣賞您醉人的投入。一份堅毅,似訴說著:「我要做到最好!」那份自我要求和自律,實在毫不簡單!
記得有一套名叫「FAME」的電影(港譯:我要高飛),教我回憶起在大學念戲劇時同學對自身前途的種種投射,過半抱著名利心,冀一朝可在荷李活或百老滙成名。人望高處,本無可厚非,卻必需量力而為,和多了解周遭現實環境。或許我過份保守,早接受了自身表演條件的局限,選擇了投身「後台創作」。表演的意氣循時光流轉,化進每日碰面的人事,琢磨生活裏容易流失的觸覺……
深信每人都潛藏一份「上進心」,只是要「上」那裏?「進」駐何方?「心」事何寄?假如將身體倒掛,「上」和「落」的概念應全然不一樣!
曾有人給我說過一個有關進「出」進「入」的故事,話說一個父親正在教導女兒「入」「出」的概念,借「入房間」「出房門」等向她解釋進出空間的「正確說法」。父親更不厭其詳的分辨房間「大」「小」與「出」「入」的相關邏輯:「大入小」、「小出大」的「不變定律」,亦即是一定是「由廳入房」而「從房出廳」。女兒卻滿臉疑色,對如此觀念不服。她說:「我在房間內叫您,為甚麽不可以叫您『出』來?您喜歡躲在廳裏面,叫您走『出』來不應該嗎?」父親想了一想,試圖重申說話要乎合「約定俗成」的重要,加上自尊心作怪,但又怕一旦不同意女兒的「觀點」和「角度」,會令她整夜不眠。突然家中的小貓從客廳走入女兒房間,父親從不喜歡貓兒離他半步,匆忙拍拍大腿,向貓兒叫喚:「Kitty,過來,進來我這裏。」女兒立刻反應:「那就是我剛才說話的意思!」
故事或許微不足道,但卻提醒了我們一切相對性理念背後的隱晦地方。「入」和「出」跟「上」和「落」並不一定言明或代表著一種必然的價值觀念。浪花的起起伏伏,氣壓的高高低低,時刻隱喻著不同自然能量的衍生。「上進心」不一定比「下降心」高,全看您站立的位置和心理需要,在經濟掛帥的社會,「進取」與「收歛」各意味著不同程度的行動方向,好壞要看您我如何判別隨之而來的連鎖反應,按自身條件,靈活調度。所謂有上有落,有支出有收入,各在生活上反映著不同情況下的反覆狀態。
浪回頭,是凝聚下一浪的必然過程……
那日您因過份「高漲」的情緒,導致身體幾近昏迷,不知您有否反思其所以?我常說身體最不懂掩飾,它的輕、重、浮、虛、壯、實、真、假,全由內而外或外而內地流露出其本能反應,當您仍自信可堅持的一刻,眼簾已背叛了您。您那日的「虛」是身體負荷不了,要每事做到一百分(或保持一百分精力)是不可能的事。身體每一細胞,也有其「表演」空間,按「資源」調配著「執行任務」的崗位和策略,在「水漲船高」的環境底下,它也有原因需要「自我求存」而暫停接受指令,偷取片刻紓緩,才可「重整旗鼓」!
我們的意執,原來到最後,身心全在意消受,教您我學習尊重自然之道!
能彈琴跳舞,本是一大樂事!只是琴音誰屬?或只是下一回因應「考試」需要的五指練習?舞意何向?或只是為呈現自我存在的意識,將筋骨拉得愈闊愈夠份量?前人的曲譜,總有其一番心意,今日聽來,又挑起怎樣的情思韻味?與曲樂對話間觸動著身體的跳躍,可有深深感動神經,化入舞步?
「我要高飛」前,原來低飛直飛、橫衝直撞、翻滾倒立均各有精彩,看您如何和因何「採取行動」,和中間執行的信念與方法!大門裏外,都是值得出入的地方!
瘋/二零零三年八月十日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