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封。1980831日。(沒)修飾的愛。】
 
哈維爾重申如何珍惜寫信給奧爾嘉的意義,他如常以列表觀點的本色,清楚舉出立場。此外,更首次較詳細言及奧爾嘉回郵的特色,是讀者難得一次「近距離」接觸奧爾嘉的機會。於哈維爾,如是清醒去談「愛的表述行動」,或許是一種需要 ﹣一種在空牆下迫切尋求細節的存在感!但究竟真實的奧爾嘉是怎樣的一個人,你我又豈能單按哈維爾的書簡判定她面相?似乎,信簡中的她,雖是哈維爾筆下的愛妻,又豈沒「文字修飾」,以「正」其中愛的方法和內涵?
 


我無意貶低哈維爾或奧爾嘉的愛情,我只是不自禁作為讀者的延伸幻想,按文索驥!閱讀文字之間,呼吸著的從來不獨是作者的情感。我的「(失敗)愛情經驗」,無不成為「完成閱讀」的必然部份。或許,是羡慕哈維爾可如此坦誠的表白,更難得(可能只屬乘文猜測)有奧爾嘉般的聆聽者,在艱辛的環境下,磨合出重重只屬他倆才可真箇理出關愛的形軌。能如此沒修飾的對話,不知出獄後可如是持續(哈維爾再婚是奧爾嘉死後的事)?因為坦誠也可以是一把雙刃劍,其「利」既可親,亦可殺人,全看聆聽者願意接收「真實」的程度!對不少人來說,「愛」的背後,不乏修飾的內涵!雙方能完全真箇坦然者,實屬稀有(最少我仍未碰上)!
 
愛的現實,每與真實有著一段距離!人本有別(管是男是女),吸收坦誠的能力亦然!
 
愛的覺醒,在乎能否將自己分裂出來觀照「我」和「他」之所以!
 
行文,是一種淨化思緒的旅程,也可以是「修飾」情感的過程,在乎行文者當下的主觀態度和情思的本質。弄文字的人,每執著文意文法和文理的邏輯和格局。像我這樣不太精通文字的人,只有任意識自由行文於當下,借書寫自說自話便算。既從來談不上甚麼「作品」規模,更不管入不了「文人的眼簾」,唯隨機隨情,抒發情懷一二便了(更何況,我一直知覺文字的局限)。但如哈維爾般的「超級文人」,一字一句的形成和規格,每是一生玩味的思想內涵。問題是,如是將行文標準架設在至親或至愛的人,又難免容易因「文字行動」製造了「嚴重溝通障礙」!人世間,屢因看不上他者「不完美的文筆」(或「過敏的文字」),難逃閱讀本身潛在的主觀性,更免不了當中可能孕育出的生活盲點,最後添增上附加或執著的判斷,把可能的溝通拖入深谷,做成不少本可避免的誤解和傷痛!
 
在此之前,哈維爾筆下得悉的奧爾嘉並不具體或談得上「可愛」。這封書簡算是一次「小小愛的醒悟」,又或許只是一個文人借他者「不完全的文字」而建築的「覺醒」和「愛慕」,箇中似在學習「修飾」和擁抱「欠奉修飾」間追蹤行文裡外愛的腳步。究竟是奧爾嘉還是哈維爾自言重新發現「愛的文釆」,也許逃不了「作者的意識」,借他者延伸感性和意志的「存心行動」!學會欣賞他者「不完全的美」,必須醒悟自身和他者同樣每隨環境變遷,啟動著不一樣的情感衝動。箇中不乏無聊、猜疑、幻想、惱怒、迷惑、自私、放縱、無知和種種可能在不自覺中進行的道德審查,一切「關係」皆因經驗(甚至經濟處境)而推敲著「理想的愛」,在文化的身體和意識中穿梭。其情其苦其趣其樂其愁其怨,在溫柔、愛慕、依偎、因循、恐懼、寂寥間,想像著「愛」的形軌。人的行動,在如此情動框架下,判斷著自己和他者情思的「真偽」,所真實關心的究竟又是甚麼?除自身的歡愉或由自我中心衍生出來的「戀愛價值」,潛意識遙控著「親密」的國度,愛的慈悲和慧根,多少次又給填滿憧憬的肉身進佔了腦海浮圖?
 
何許感官,又一再背叛了受創的心?男的在解釋,女的在惱怒?
何許言詞,又一再變成情緒反應般尖銳、苛刻?連孩提時代的記憶,也頓成孤立的主圍牆!
何許神經,又一再過敏於欠缺知性的影像衝擊?自我保衛的能力,在「安全感」、「效率」、「可靠」的幻滅中,又一再無限放大自我僅存的「已知經驗」,自建「神聖寺廟」,企圖繼續說服自身感覺的合理性?
 
愛,既模糊不清,尤如追蹤山谷在日落下深邃的美麗?直到「偉大」、「不朽」回歸到哈維爾談痔瘡的真實,「浩瀚人生」畢竟只是每天行動中一舉一目間緊隨的隻字思索,體現分秒間心智存在或游過的局限和無限!
 
想及中世紀波斯詩人魯米(Rūmī )談愛的自然景觀,尤如天地奇蹟的美麗想像,教多少人給愛精觀扣上一條崇尚「大愛」的神聖項鏈,它恰巧與弗諾依德式(Freudian)「肉慾的原念」(libido)相映成趣,二者活像住在肉身的對抗體,各持己見般把人底意識扯上扯落。多少學者或思想家探討人間愛意,最終離不開人底對存在本質的思索和懷疑,藉生理、心理延伸至自然本體及精神領域的觀照和想像,試圖把模糊印象拉開至可碰觸(或是更模糊)的辨識。奈何尋常你我,儘管是親人間或與他者相互試圖築建的關係,在社會化下的愛戀,可憑藉的意念,多少給物化成可計算或考量的「情感數值」?行文,多借潛伏思理,企圖在眾說紛紜中自我梳理出一絲可自主自覺的「情感出路」!哈維爾如是。奧爾嘉亦然。
 
哈維爾的「文字修飾」(或是「行文思理」的執著和辨識),或許只是冀望平伏因愛而難禁的內裡喧嘩!他的坦誠,卻又逃避不了愛好整理的本性,默默又潛入「修正」和「整飾」的思量,給愛旁觀一番!
 
奧爾嘉的「不完美書寫」,或許正好補足哈維爾生活中因過度謹慎而欠奉的隨心!
 
於我,或許只是借「重讀」哈維爾的行文,另覓一條感情出路:在沒有奧爾嘉般可如此盡情書寫的對象下,借人家書簡,一飽難耐寂寞!
 
16/04/2013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