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祭舞台作品系列一

《元州街茱莉小姐》三部曲之二

* 根據演員、導演、樂師及設計師集體編作*1的現場演出的文本記錄

舞台一片赤裸、空寂。沒有任何黑幕遮蔽舞空間,燈光全然外露*2,吊成一個極高而傾斜的天花狀。

一個「回」字形的演區–亦即是次演出的「戲台」–設在舞台正中。「回」形中央是一個正方小戲台,小戲台前端伸出三支像香燭的喉管。而在「回」形中央與邊界之間,是一個「遊歷」區域。台右下放置著一張背向觀眾、冰冷形重的鋼鐵座椅,其右側有一幢一米多高的紙張,其左側周邊插著一支周朝帝王權杖,前兩者的位置彷彿正擋住「遊歷」的通道,任何人「遊」經此處,必須繞道而行。在台左下的周邊上又設有另一個「小戲台」,似乎是與外在世界的唯一「出處」,上面放有一個「黑箱」。周邊邊界是一條外旁鋪滿整齊小麻石的四吋矮平圍欄,更令整個戲台看上像一個「祭祀之地」。戲台兩側,各設有一個「樂台」,右邊是鼓擊樂器,左邊是中西弦樂器。

四名演員分別穿著戲服(穿深藍碎花裙的妻子、頭包滿繃帶的丈夫/疑犯、穿綠名制服及臉塗面譜的禿頭女獄長、和穿黑色面裝而塗白臉的副官)*3從後舞台黑暗出現,排成一條線,準備進場*4

觀眾席燈半暗。

演員待觀眾靜下來,開始踏上「戲台」。各演員步伐鬆容自若,神態簡靜*5,過程中仔細觀察周圍一切,由戲台的一景一物(包括燈光)到整個劇院的人和空間。他們用上不同軌道,先後走到舞台中央,各佔正方一角,面向中央,作演出前的最後「默禱」。跟著,四人身體匯聚一起,眼光齊投向觀眾席,準備進入戲軌。

觀眾席燈暗。

四人「進入」*6一種鎖定關係的姿勢,反照四人在劇中的基本角色意態和關係:妻抽離的望著遠方、疑犯在有限的空間(即中央小戲台上)中繞道觀照獄長和副官的存在和神緒、獄長與副官各集中凝著左手執著的「東西」(虛擬的/像一隻「碗」),彷彿世界都因他們而存在似的。

飾演妻的演員首先踏出一步,遙遠深渺的音樂徐徐進入*7。她沿著中台四周順時針的迴環繞上一周,過程中像重溫生命中某段「時空」旅程,在「回顧」與「觀照」路經的「景物」之間,演員正式「化」入角色。她的腳步沉耐有緻,每步之間就像是一種深切的體味……直至到達台左下戲台邊沿上的另一個「小戲台」時,才「完成」進入角色,面對一個等待「揭示」的「黑箱」……

疑犯、副官及獄長各隨妻的離開而溶解鎖定姿勢,或更準確的說是:三人各順應其角色態度溶入各自本來的位置*8。疑犯在中央小戲台上盤旋至自己的「監倉」(中央小戲台);副官變得俯首曲腰的,隨著手中執著的從小戲台往台下走回自己的位置(在鐵椅的左邊),等待郵遣;獄長昂然起步的從台上繞道而行,再回到鐵椅坐下。過程中,三人各自有私下的「觀照」和「經歷」,每步之間,就是過程的累積*9。疑犯冷看「監倉」的封鎖與孤寂;副官偷窺自身不甘的卑微和屈就;獄長重溫自身肩負權力背後的「自滿」和「宿命」。

四人相繼在不同時間踏入自身故事起點的空間,四個觀照自身角色的方位、四種不同的閱歷*10

妻坐在黑箱上面,像回看眼前即將要接觸的一段埋葬了多時的歷史。最後決定打開黑箱,尋回失落的故事、記憶、和勇氣……她首先看見一個藍色的女人面具,一片惘然。小心翼翼地將她提起,細意追索那日丈夫被捕的因由。面具中的女人,是傳言中的「茱莉小姐」,還是以前某日放棄了的一個「自己」?

在妻打開黑箱那刻開始,三人–疑犯、副官、獄長–同時步入故事的開端,審視曾經糾纏的一段過去……

疑犯獨處一室。他滿頭密封的包紮著,看不見他的臉孔,只能從他的身體活動中感受他的存在和「經歷」。他似乎正在糾纏於自身苦難和孤單,煩擾不堪的,卻藉著某純美記憶,注入生命的鬥志。他身體漸漸蛻變成一個女人,借其身體的形意,重拾信念和啟道……但內心的斗爭使他回到現實的冷酷,如是般他「進」「出」多回,最後決定拿起一支筆(虛擬的),將自己的故事仔細寫下……

妻將面具帶上,如置身於一個似陌生、卻曾相近的精神意態,一下子像借身回顧前塵,終發現箱中是一層層的「秘密」,是丈夫送來的……

女獄長虎背熊腰的坐在鐵椅上,「背」著世界,沐浴於權位的「困局」之中,身體像全身脈胳被引入一個無底深洞!身旁的一幢紙*11,像印證著她底權位,和背後的歷史。只見她慢慢接受這位置的不自在,適應它付予的「力量」和「氣度」,身體安定下來,準備執行「任命」,審問監禁著的「犯人」。她最後高舉右手,跟著強而有勁的一下拍打在身旁那幢紙上……世界像因這一下動作而開始其荒誕的路途!

妻拿出一張紙,像是丈夫寫下的故事……

疑犯開始「書寫」……

獄長一手執起一「文件」,像手執「罪狀」,同時頒下「旨令」……

副官在拍的一聲,開始他等待以久的「郵事」!他仍保持著「卑躬屈膝」*12的身軀,走到獄長身邊,接過文件,向「監房」進發……

妻除下面具,出神的閱讀紙上的印記。她一邊看、一邊消化每一頁的內容。身體隨一頁頁手中飄落的經歷著一波一浪的衝擊,她開始從「紙上的經歷」明白面具的「來意」和「她」的存在意義。她再次提起「她」,套在自己面上,借身觀看丈夫的「旅程」……

副官走到「監房」側(他沒有踏上中央的台階),神氣地從手上的「罪證」中抽出一張,有勁的高舉向疑犯展示,拍的一聲連同鼓擊,正是狐假虎威,一步一張的圍繞著「犯人」放在地上……其動作一上一下、一抽一放,與鼓擊相應匯合,嚴苛「迫供」……

在副官提舉第一張「罪證」那一剎,獄長站起(仍是背著觀眾),雙膝運勁,手執「教鞭」,用沉厚的聲音唱著:

*13我將我享,

維牛維羊
維天其右之!
儀式刑文王之典,
日靖四方。
伊嘏文王!
既右饗之。
我其夙夜,
畏天之威。
于時保之!*14

獄長的歌聲,像遠古帝王借身還魂般,沉遠地追蹤至此間,是潛藏血脈的迴音?還是倚仗祖先陵池,作今日之權勢?她似乎在追索音符底的真正意向,只是將「疑慮」收起,先背著去幹……

疑犯一邊寫、一邊遊進「茱莉小姐」的思憶,借其靈氣,洗滌此間的沉鬱和憤慨。直至副官的「扣門迫供」與遠處傳來的歌聲,令他深遠的體味強權底下的深洞和無奈。在副官每一張「紙」的放下,將地上可踐踏的空間一寸一寸的拿走,他強迫自己去學習保存信念!在不斷縮少的「空間」下保持平衡;在剩餘的隙縫間,不放棄尋覓可立腳的「出路」,直至……

妻帶著面具,借「茱莉小姐」之靈,走進「遊歷區域」,目睹丈夫受監迫供的苦況。她更看到獄長與副官的靈神與軀殼,各自深鎖在權力的夢幻和宿命之中。她一步一步細緻觀察著這身穿「軍服」的女人,再跳上她身後的「權座」,高眺世界的態度。這「借來的身體」似乎與自身的有著很不一樣的經驗和智慧,首讓她接近丈夫的思想和歷程……她回到黑箱面前,脫下面具,神色激動,像經驗了一次遠征,發呆的望著此間世界……

副官在地上放下的「指控」幾乎填滿整個「監房」,疑犯最後被迫至一個「死胡同」(若小戲台上中央的兩呎圓圈),筋疲於「堅持」底斗爭,終不支倒下(進迫的鼓擊方才停止)。一下止全然靜寂,副官乘勢一步一步踏入監倉台階,繞過一圈,將所餘的「紙」壓到疑犯跟前,「完成」他第一度使命!

獄長在副官放下最後的「罪狀」那刻,終提步向前,準備進入「監房」,執行「法紀」……

妻發現黑箱內第三層有一個黑盒,打開,看到一片片鮮紅紙削,心神一盪,像觸及最深痛處!她決定提起勇氣,高舉黑盒,將紙削洒個照面。一時滿臉飄紅,像一場血酸雨露,侵蝕靈魂深處……

獄長已走到「監房門口」(台上正中位置),停下,左手高舉,像等候副官交上「刑具」,執行「大任」!疑犯仍鼎力支撐著剩餘僅存空間,直至獄長踏上台階進犯才……

副官早已會意,從那幢紙後面拿出一隻「古碗」,敬而重之的雙手提著,依樣卑恭折腰的繞著「監房」走,拿到獄長手上。

獄長從副官手上拿起「刑具」,踏進「監房」,走到「犯人」身後,擊鼓又再傳來……

副官雙手仍像捧著「古碗」(虛擬的),眼神專注的望著它,依樣保持姿勢,一步一步繞著「監房」踱步,只覺得他的沉默暗藏殺機,他的「卑屈」只是權衡之計,靜待發難的時機……

獄長提起「刑具」,用身體壓著「犯人」全身,右手抓緊著他的頭,左手高舉「古碗」,像要將剩載在碗內的淋在「犯人」的頭上。雄赳赳的唱著:

於皇武王!
無競維烈。
允文文王!
克開厥後。
嗣武受之,
勝殷遏劉,
耆定爾功。*15

獄長的氣燄究竟是假借古人之法,一切剎時變得「理所當然」?還是要壓著的可能是暴露了自身深層的不安,是長久累積的、內裏缺乏的安全感?「古碗」的重量,是如此無量!「犯人」在那千古傳音之間,深深體味其背上壓下來的凝重,是那承傳的、沉厚的謊言,愈古老、愈反照著嚴重欠缺消化的歷史後遺症?一切加強令他感受此刻之悲傷!

仍阻擋不了「古碗」之傾斜……

擊鼓突然停下,將獄長動作凝住鎖定,「犯人」像從幻想中偷來一度稀有空間,從「魔掌」下借身移出其魔力範圍,冷眼觀照這間的狂莽。他涉身走出「監房」,面對眼前的鐵椅、權杖、和一幢壓得人透不過氣的紙張,悲憤莫名……

妻從「紅雨」中醒來,重拾面具,冀借它解開心中疑竇。她比前更戰戰競競的帶上這借來的「天眼」,因為不知這一次將會看到些什麼?她再次踏上「遊歷區域」,又走到昔才看見獄長坐過的地方,豈料碰見丈夫在鐵椅上的遊曳「靈魂」,「他」像認識這帶著的「藍面孔」,像「知己」重逢,但又似各扣在不一樣的時空,只是迎身在那鐵椅上的「小舞台」輾轉擦過,二「人」齊踏上鐵椅,借它的高位,鳥瞰世界之荒誕……

副官本不停的繞著監房的外圍步行,不知是等待下一個「任命」、還是伺機偷入,一嘗手持「玉碗」的滋味?當鼓聲停下鎖定獄長「執法」前的那刻,副官像「犯人」一樣,偷得一個滿足幻想的機會:他順勢潛入「監房」,仔細偷窺獄長的「英姿」,隨即模倣其姿勢形態,感受「持碗之偉大」,笙樂由遠而近,彷彿助長著副官的思慕和野心……

妻和丈夫同時在鐵椅上目睹「監房」裏的權力把戲……

丈夫痛憤的從上面跳下,看眼前剪影,意味人間慾望深不可測,勢難逃出生天。無奈的轉回原位,面對杖權的暴虐……

妻忘卻是借靈之身,叫不住亦阻擋不了眼前即將發生的災難,到清醒之時,才脫下了面具的她,像遠遠聽到丈夫受刑的「吶喊」……她回到放著黑箱的「斗室」,手托「面具」,她彷彿像架著副官的軀體,與之反方向地緊貼著迴環黑箱走,此等是驚畏還是卑躬?不知是從那兒承襲得來的扭曲?審視黑箱內還載著什麼……唯借手上持著的面具「靈氣」,引領自己面對接下去要面對的……

在「犯人」重回現實的一瞬間,獄長手執的「古碗」隨即向「犯人」倒下「刑液」(虛擬的),整個世界像在此刻凝固,聚焦地感受這倒下的一絲一線。「犯人」的全身,貫注在透切迎上倒下的辛剌,在無力還擊底下作上卑微的苦難「累儲」,以潛修他日「消解」的智慧。那漫長的半分鐘,竟有著如此難言的深切感受。最後,要倒下的是始終要完成,一連串急疾的拉弦聲就在此時搶入,似要將「犯人」滲透體內的煮沸,一種難以形容的煎熬侵佔他全身每一個細胞……。

獄長「完事」一剎,在忘然於之前執法那刻的莫名興奮的一瞬間,當手仍在抖顫的高舉著那「盛載權力的玉碗」,她全身呈現強烈的內在抖動,一下子不知何收拾心底在「行事」之間發現的自己?手,像是不由自主!身,給穿著的制服鎖緊!血脈,溶化著奔騰的衝動與「召喚」!她慢慢才平服下來,借轉身的隙縫,且暫面對世界,收拾筋疲的軀骸,手仍緊扣著碗,步下台階……

副官在滿足了「幻夢」之後與「犯人」返回「監房」的同時,攝身重回自己的崗位,手依然托著「夢幻之碗」,儲存著適才偷來的寶貴經驗,繼續繞道而行,扮演著這屈尊的角色。還是只是耐心地等候著下一次「上位」機會的緩衝之策?其動靜背後的深沉,更教人不寒而慄!

當疑犯再難忍痛楚,他突然「跳出」監房,這一跳是他潛意遊離的另一種意識上的鎖定!是他對當下要承受的和「施予」的人作抽身的、切底的觀照!這一跳的同時,亦是獄長執法完畢,踏出監房的一步。二人在一下子像進入一個既近且遠的、相互「觀照」的時空,相互用上不同的「方位」與「角度」,透過身體的反射,作上一次「控訴」!疑犯在獄長仍未有執拾其疲累身體之前,先行進迫。「監房」一時間驟變成一個「擂台」、又像是「觀望台」,疑犯先跳上,偷得一個近距離位置,以鋒利的眼光,掃瞄獄長那早已洩漏的神氣……

獄長呆站「擂台」邊沿,嘗試重整自身的不安……

副官已偷到左右,借「主人」的迷離,將她手上的教鞭和「刑具」拿上,滿足私慾……

妻終停下來,將面具放下,寄以自身的意志,決心揭示黑箱中下一層的「秘密」。她伸手拿出,竟是一隻與獄長手中「刑具」一模一樣的「古碗」,她不知所措,但看到其中盛載著,心中的感觸油然而生,且敬且畏。她伸手拿出的竟是人民勤耕得來的五穀,她雙手不禁劇烈抖動。只是內心一熱,模傚獄長高舉手臂的姿勢,唯手執的不是「腐朽的強權」,而是人民「血汗的收成」!

只見副官亦同時潛上鐵椅上的「權力舞台」,高舉偷來那弄權的「古碗」,假設地享受著此刻世人的「崇拜」……

獄長重拾整裝,收起心中疑慮與不安,轉過身打量「對手」的輕狂。最後,沉不住對方的挑撥,踏上「擂台」,搶入正中,像孩童般稚氣地「騎上馬車」,向世人展示其「尊嚴」和「威武」……

疑犯暫避一角,細閱「對手」的橫苛與虛浮,再小心冀翼地繞道而行,試圖找住其弱點,再伺機進犯……只是當深入觀其行、照其貌,疑犯內心又是幾番難以言喻的感觸,吃不消的跳出「監房」*16,暫停對峙,遊進這強權核統的「外界」,審視大地的意態:這邊箱,只見有像副官的深藏著斬不斷的權慾饑渴;那邊箱,見妻子的手執人民血汗,洒落腳下的混亂,一粒一粒的撞擊著,發出教人唏噓的「雨」聲。遂一鼓作氣的走回「擂台」,偷入獄長的背後,捉住她雙手,一拉一扯的將她全身「撕開」,一時間獄長像喪失了任何還擊的勇氣和鬥志,像一個泥膠皮人,任由擺佈!疑犯像要將一生被壓制的信念盡在此刻傾巢洩憤,妄冀能收復失地,又或是堅決的展示她底代表著的一切,問罪興師!只可惜這一連串動作、這一頃間的放鬆,原來是弄權者的專長技巧,設下「陷阱」來搜集「罪証」,迫使劃押認罪!只見獄長從柔軟中蓄勢待發,在對手以為可得逞而疏忽之際,攻其不備,一反身便輕易將「犯人」壓倒打下,用腳踐踏階下之囚。隨即唱出戰歌,奏頌先人的寵幸,重立威武之巔!

於鑠、王師!
遵養時晦。
時純熙矣,
是用大介。
我龍受之,
蹻蹻王之造;
載用有嗣,
實維爾公,
允師!*17

妻在「擂台激鬥」之間,隨手中一粒一滴的撒在地上那汗血的啟迪,放在眼前的「茱莉小姐」,像向她「微笑」,煮熱了她底埋葬經年的知覺,重拋大地,腳油然起步,帶動本來沉重的身軀起舞。她一邊手持著「古碗」,展現它應有的面貌,另一邊執著一手一手的五穀,用力的撒在遊歷之大地。直至用完碗中盛載的,她仍承接著那方才釋放出來的經驗,繼續虛擬的舞動和「播種」……

與此同時,副官仍沉醉在他底的思慕之中:由鐵椅「舞台」上的騰雲駕霧,盡享「竊權」於掌的狂傲,到滑落鐵椅,飽嘗「奪位」的痛快。就讓「擂台」繼續,一切都像是他「預切」的詭計,將「敵人」勞煎盡瘁,便可「坐享其成」……

疑犯就像壓在一片紛亂之中,驚醒於自身的愚昧與無助。唯傾晝一己之力,在對手正墮入自身的狂妄自大底下,僅以其人之道,襯她舉旗不備,用上全身翻倒只用著單腿觸地的「武將軍」!

獄長終在「擂台」倒下!她頭髮已散亂,一副狼狽相。但憤怒不由人,她在瘋亂中一手執在台上已翻得亂七八糟的「罪狀」,像戲敗的小孩,唯重整遊戲之規條,以搬弄「現實」的故技,高舉「本來空白的紙張」示威!身體卻遮掩不了戰敗的頹喪,唯拖著緩遲步伐,手爭持著所餘盛氣,返回權握之地……

副官早料世情,以暫退回候命的「崗位」,留下鐵椅靜待已循半瘋的獄長「回歸」空寂!

妻遊至丈夫監房「門口」,目睹剛才二人的「撕鬥」,看著獄長猙獰的搖舉那「隨手執拾的罪証」,步出下設的「擂台」。而丈夫,已神志忘失似的苦笑腳下凌散的「指控」和「莫須有」的罪狀,才體味與權力正面周旋的沉重耗損。他的信念像危在旦夕,神志迷離哀傷。妻全都看入眼底,她卻臉氣鬆靜,像從面具中覓得靈氣,又或是「五穀之雨露」,洒醒了精神,才把持得此間的冷靜,管它已是年前發生在丈夫的故事,今朝只是拾得「五穀」祭靈!她決踏上台階,將「碗中神氣」洗滌滿佈瘟星之室。年前此刻的丈夫,又怎會看見曾幾的瘋狂。只見丈夫俯身清理著眼前凌亂,將副官曾放下的一張一張的拋出,直至全然回復「清平」,最少那是丈夫一廂的意願!但每一張「白紙」竟像重千斤*18,到最後一張,已筋疲力竭!妻終於明白丈夫的「情思深志」,卻又聽到即將迫近的「災難」……

只見獄長手又像發蠻的下壓命令,以解心頭憤。副官毫不遲疑地走到椅旁,捧出「古碗」,小心地將它放在那幢紙上面,然後在腳下拿出一個古老的「茶壺」,作貌將「茶」(虛擬的)倒在「古碗」上,一切在壓著的瘋亂中默默地懾攝而行。倒「茶」的聲音,像桓古的怒吼,迴響空谷之中!倒出的似是一碗浸淫經年、飽歷各朝各代祖先烹煎的一級苦「茶」!吞噬的聲音竟令獄長安靜下來,她接過盛「茶」之碗,雙手捧著它迴環的在胸前移動,像是斗量碗中物,看清楚自己在個中的歷史位置!副官隨即挾著教鞭,雙手捧著那「古老茶壺」,張開口從那幢紙中咬著一疊「新的罪證」,緩緩向「監房」進發。一切似乎都在他掌握之內,那屈尊的外衣掩不住他底驕狂,肩、腕、顎各隱伏著色膽和好勝,只是其永不外露的眼神,令人難以窺探他內心想著的……

疑犯嘗試在僅存片刻的寧靜中,尋索曾賴以存生的信念,和那日遇見「茱莉小姐」的啟道(那可能都是虛構出來藉以支持自己信念的精神元形)。他意圖清洗靈思,淨化血脈裏的「雜質」,冀能拾得一點晴明。身體開始模倣古代塑像的形骸神緒,像透過潛伏在體內的古老記憶,重整今日的混亂。四肢,追尋著古人的審美,借血脈的運行去喚醒因飽受煎熬而壞死了的細胞。脊椎,不斷追索可繼續支撐身體的「畢直救兵」,借想象的唯美去釋放早被封鎖的椎節。只是,要進入來干涉的人還是要進來,專橫的腳步逐漸迫近……

妻遊進獄長的椅背,聆聽到鐵鋼後面的「陰課」,再看手中之碗已全無五穀之影子。遂回到黑箱旁邊,意會到丈夫遺下黑箱的意義:一切從那面具開始,到箱中一層一層鋪建的,都是積累年年的精神生命體驗的結晶。她再次拾起地上的面具,彷彿重新認識到它底層的象氣,心中感動油生。她重帶面具,身體突變得年輕漫瀾,腳禁不住回到年少時的蹦蹦跳跳,與「監房」內外形勢之緊張成一強烈對比!面具的啟迪,使她了解到自身多年封閉著的生命鬥志。脫下面具,給「她」找了一個安放的地方,然後收拾自己的心,面對黑箱中最後要發掘的一切……

鼓擊之聲又再次由遠而近!

副官從外表似是執行一份「郵事」,由獄長旁起首後退直至轉入「監房」前一剎,仍守著其職務上的折腰求存。當繞至「監房」的另一邊,避過獄長的視界時,他終露霸氣,轉身昂首的踏入「刑房」,神氣的繞著疑犯一周,虎視房中動靜,最後走到「犯人」的後面,將他壓在地上,然後將「罪證」高舉,再插進「犯人」的口中,幾乎讓他窒息似的……

就在那份厚厚的「罪狀」塞進「犯人」的口那一刻,獄長突然屈膝站起,一個沉遠而迫壓的聲音從她體內滲出,一把像盤古深淵裏傳來的怨曲:

綏萬邦,
婁豐年,
天命匪解。
桓桓武王!
保有厥士,
于以四方;
克定厥家。
於昭于天,
皇以問之!*19

究竟是獄長挖來弄權的藉口?還是她底發現自身角色背後的宿命,爭持於「承傳」的支配和良心的敲問?一切在她奮力支撐「畢直」的軀骸中浮遊、滲透……

副官彷彿假「武王」的氣慨,他拿出「茶壺」,壺嘴對準「犯人」的額頭,跟著將「盛載」著的當頭淋下。「壺」的重量似千近,只見副官運動著全身內勁,將「世世代代」的孽帳附加在「犯人」的身上……

疑犯有口難言,凝重的塵蒼掠影就在那倒下的一條漫長「茶」(虛擬的)線底重重浮現,現實與歷史赫然聚焦,全身之刺痛,像釋放出埋藏在千萬細胞裏的幽魂,喧嘩地吞噬著對方!

狂潮之聲捲起,舞台上突然流出水,慢慢淹沒整個「遊歷」區域,連鐵椅、紙、和獄長站內之地,順著「壼」的「傾倒」而變成澤國……

妻從黑箱中又拿出一個「黑盒」,打開!看到的是一塊薄薄的紅紗,包著的是:「丈夫的骨灰」!在「茶」與「水」的狂瀉之間,妻的微弱呼吸都變成對「亡魂」的冒犯,全身雞禁此刻悲涼!就在聽到「皇以問之」最後一句,突然將面印在「骨灰」之上,良久不起!

暴虐之後,副官滿足地將「壺」放下,擺在「犯人」跟前,然後轉身,在風沙狂暴聲音之間,伸出雙手,一件一件撕破黑色的衣衫,裏面穿著的竟是周朝武王的戰甲,手上皮鞭頓變成「權杖」,搖身不再是那屈膝卑躬的「使從」!看他的神氣,似向世人展現其恆久之偉大……

獄長的手仍捧著「古碗」,腳已被水浸濕。在歌聲的「訴怨」與「尋索和認定」的抖纏之後,落得更迷惘、更混亂!不知是礙於本身的「體位」、還是不甘於權力被鄙笑,內裏焚燒著的急趨腳步向前,重回「擂台」,完成「大任」……

妻堅持至最後一刻,才從骨灰中仰頭呼吸。只見她滿面骨灰,看不清其眼底深藏著些什麼……

疑犯經歷了深切的精神創傷,一邊凝望著眼前腳下的千斤「壺」,一邊感受到副官與獄長的迫近。前者假「武王」之威,等候後者的來臨。迴環的龍捲風聲,將此刻空間填得滿瀉。形勢之險峻,二人看來要將「犯人」變成爭奪的對象,以示掌管的威信……他們各佔據著一個角落對峙著,一個手舉「權力之棒」另一個手捧「權力之碗」,束勢待發……在急危的隙縫間,疑犯伸手拿起「茶壺」,欲將剩餘的灌入口中,圖以所餘的力氣分解歷史的濃瘡。「壼」中物,竟流注不盡,將身體填得脹滿!

「擂台」上的對陣從來未有因歷史的啟示而平息過,風聲已捲進了寸斷愁腸,幾分皮肉又怎能載下這況厚的包袱?最後仍是要一手擲下古壼在「武王」兩腿之間,抗議世界陷入之瘋狂……

竟料「武王之戲」又是另一番謀略!

風聲隨古壺下擲即停止,進入遊離之境!

頃刻之間,「武王」在萬籟之中遊步至「犯人」身後,手執其頭髮,拉開其「臉孔」,像要他看清楚誰在「整」誰,誰在「被整」之位!誰「鬥」誰:那竟是弄權者最喜歡的遊戲!是「假副官」、還是「真武王」?是「真獄長」、還是「假當家」?是誰借了誰的面孔?只見換了「武王」裝扮的用另一隻手拉開自己的「臉皮」做勢之際,獄長借機向碗中挖,繼而在他臉上塗上色斑……碗中「物」,頓變成「變臉」把戲的「原料」,給「弄臣」提供了「百變」的「神技」,隨手轉換臉孔、施「變法」的功力……

一切都給疑犯看在眼裏,千言萬語像快要衝破紮得臉肉腐化的繃帶……

在疑犯幾被「群鬼」鎖住的一剎,「場景」突然反轉、鎖定,再逆轉地順從疑犯的「潛意識」遊走。他赫然從被威嚇中「醒來」,反鎖那「武王」扮相的!像要揭示他底真面貌–是「副官」還是「先祖」在跟他開的玩笑?看清一眼,他突變瘋狂的跳出「監牢中的奴役戰爭」,狂走於已被「洪水」淹歿的「世途」!只見他像是一條迷走的「叛兵」,驚嘆「弄權的荒謬」……

妻掛著鋪滿丈夫「骨灰」的「臉」,一手將骨灰慢慢「洒」在黑箱前,看似一絛長長的小「瀑布」,清淨亡魂的冤屈!她徐徐曲腰向後退步而行,一步一注靈灰!步伐與動作微細而懸悲,似執行丈夫「遺願」,將他撒入「江河」,好讓魂魄回歸自然!「監房內的變朝換勢」與她動作底虛無,更拱托出丈夫昔日神傷黯然之慨……

在權力的「牢獄」之中,獄長已散髮披面,像瘋狗的為她的「制服」及「名聲」辯鬥,千方百計守護手上「裝法弄權」的器皿;幾近赤裸的「武王」看來更滑稽,像鬥獸場的戰士,呼風喚雨的手來手往,探求「碗中物」!

疑犯足涉「江海」,風沙遙遙!眼看「土地」上的龍爭虎鬥,悲傷莫名!昔日詩人屈原在大江高歌頌寫的湧上心頭,剝開繃帶,再打開臉龐去感應「江風」的吹戚,口心流出一句句早被世人忘卻的文字:

*20心郁郁之懮思兮,
獨永嘆乎增傷。
思蹇產之不釋兮,
曼遭夜之方長*21
……
……

只見他愈唱愈悲涼!腳不停步的踐過「江水」,看到多年沒見的妻子替自己舞祭於「江河」……

妻「橫渡大江」,游至仍在水中迄立著的「鐵椅」與「文字」,又是一注靈灰洒下。她緩慢的攝身坐在那「是非之地」,一手伸出將白灰注在那記錄著沉厚文字的紙張上,一邊遠眺「擂台」上的競鬥。她更像聽到丈夫的遊唱哭嘯,一聲一字的攝入其魂魄。心動處,毅然站起,奮力的又一注撒在「擂台」的腳踏之間,一下子連續撒上幾回,更突顯台上的虛無荒誕……

疑犯望著眼前光影,聲音提得高。風沙之聲吹得叫人瘋狂!他突然衝上抬起鐵椅,將它放在肩背,一步一步踏水而行……

昔君與我誠言兮,
曰黃昏以為期。
羌中道而回畔兮,
反既有此他志。
……
……*22

「擂台」上的角力一步一驚心,像揭開漫長歷史長河中重覆又重覆的撕鬥,二人各懷鬼胎,又或是各保衛著自信理應承傳著的,運起磨鍊經年的筋骨與耐力,拉開面皮下的猙獰……

疑犯將鐵椅背負到監牢之中,他邊走也唱,銳意加入戰圈。以卑微之軀、傲骨之氣,挑戰歷史醬缸底的腐臭。他力氣幾盡谷底,卻竭而不捨的背著鐵椅衝開房中抖纏著的……他已聲音嘶啞:

……
願徑逝而未得兮,
魂識路之營營。
何靈魂之信直兮,
人之心不與吾心同!
……*23

獄長二人見鐵椅出現,即爭先恐後的看誰能先據其位。獄長後發先至,滿以為可穩操勝券,誰知「武王」打扮的卻攀爬其上,將她壓在下面,像以「先王」自居!疑犯從二人腳下爬出,冷看此間「奇景」,遂攀騎在「先王」的肩膊上,鳥瞰時光浮圖……

妻回到黑箱前,將包著骨灰的紅紗拉出,像一片沾滿塵灰的旌旗,她執著它若有所思。垂頭再往箱裏望,伸手拈出一絛細白羽毛!口角微動,眼神很快飄得遠遠。她緩遲的轉身再橫渡「江河」,在死寂一片中,踢得水聲迴盪,令人更覺蒼涼蝕骨。漫天底下,隨手放開羽毛,沒理它漂至何方。終走至「江」邊插著的周朝權杖,停下。她神情冷冰,只見她張開紅紗,蓋住自己。天地剎時變得昏暗,彷似天煞將臨,解決人間虛漏……

在天際變異之間,鐵椅上三人全身鎖定,眼睜睜的望著即將發生的事!

蓋住紅紗的突然伸手拔出權杖,對準擂台上的鐵椅,作勢刺入!她一步一步的進迫,最後將整枝權杖扣插在椅背,然後轉身用雙手推動鐵椅。瞬間舞台中間變成一個古老的「磨米鑿」,被這女人順著時針方向旋轉的「推磨」,似要將一切在此間混亂孽帳絞得模糊浠爛……還是要將歷代承傳的腐朽陋習一并推磨,來一個切底的撕拼。掩在紅紗裏的她,每一前進都顯得十分吃力,非頃刻之力可化腐朽於神奇……

絞動之間,「米鑿」前外露的三條喉狀管道,流出紅色液物,將浮在水上的「狀紙」染得鮮紅……像濃濃的血液與水影混成一片,反照著「監牢」中的深切代價!

像打磨王五穀的幾盡艱辛,女人的腳步千捶,好不容易才轉上一個圈……

獄長雖穩坐其中,手仍執著「權柄之器」,但從她亂髮之間仍看到怨惱難奈的眼神盯著碗中「湖鏡」反照著壓在自己上面的。而從「副官」搖身變成「武王」的已循時光的轉動變得泰然自若,「使從」之身早洗得乾淨,此間輪轉,將他幾曾掩藏的面貌切切底底的呈現,畢竟原是血脈潛伏的幽幽魂魄,托「使從」的奴性,偷天重現世界!

疑犯在河觴之巔,慨嘆生靈飽受昏權利慾的愚弄!一不小心,便墮入小人圈套,被幽靈所困,陷入歷史及文化的膿瘡谷底,難以自拔!此間唏噓,看天地本有之遼闊,鎖住了咽喉,再難說出一句。看見妻子重拾自己昔日的「包袱」,妄想隻身肩附這沉重的「使命」,推動此時間的巨大轉輪,實在難再抽身而過。遂從高處爬下,走到妻子身後,揭起紅紗,將之蓋在自己身上,繼續推磨!

在丈夫揭起紅紗一剎,像發了一場惡夢。夢遊般蕩回黑箱,呆望著遠方,良久!聽到丈夫的隔世傳音,是他那日推磨涉水的景象,還有在「米鑿」上那被苦纏不放的哭唬……

獄長已力竭筋疲,一切勞累竟是周圍早種下的。一生之翻騰,以為血脈底的偉大召喚,竟以血肉之軀,打磨虛幻的權鼎!心中色相,究源於歷史之瞞騙,先「王」的聲音又再次在那既遠且近的地方嘲笑著她,不由自主的口裏絲絲流出如此文字:

文王既勤止!
我應受之。
敷時繹思:
我徂維求定,
時周之命。
於繹思!*24

在字與字哀怨的浮遊之間,武王已從獄長手中搶過「古碗」,將碗中物*25先塗在獄長臉額,再替自己重勾輪廓……在古杳的吹唬中,細長的追拾歷代的重影。磬聲像隔岸傳來,迷迷糊糊的弄醒了舞台上每一角色,借此夕玄機觀照即將承續的國度風貌,疏離若即的追塑存在的痛悲……獄長的軀骸,雖失去倚傍的器皿,雙手仍虛擬著它的「實在」,迴環的在胸前移動著!

妻最後將黑箱全然打開,其四面圍板亦向四面放平,暴露著底層鋪在沙盤上的白菊,原來丈夫早已預知及安排了自身的「超度」,借黑箱中的「遺物」,點化自身牢困已久的歷史觸覺。她驟然落淚,但身體不其然又再拉開此間愁思,運用「茱莉小姐」的腳步形軀,重遊水淹之澤國!

「茱莉小姐」的面具清澈的反映在水中,女人的舞步又將「她」隨波盪至隔岸的遠方!

疑犯像已迴旋了個半世紀,斗量曾經低估在時光長廊裏的物轉星移,依稀聽到「茱莉小姐」的禪行韻步,「打磨著的」是一份「輕」而不是原先的「重」……。身體裏的「推磨」亦應告一段落。只見妻子倩影乘水飄過,最後看到那幢仍屹立不倒的紙張,意欲將之推倒,但適夕的頓悟,竟掀起身體從未有過的輕盈,徐徐與妻各從厚厚的「檔案」中撿起(虛擬的)一張「罪狀」,將之拋進「江河」。如是迴遊兩遍,只見妻突倚坐紙牆之下冥思自己的「冤獄」,遂揭開紅紗,將千秋罪孽蓋起,渺渺文字,盡是紅旗下的故事!妻在紅紗中與文檔依偎幾回,終決離開前塵舊事的迂陋,認真地重遊天地一遍,整拾遺失多年的生命色素……

疑犯走進黑箱的終極記憶,坐在白菊旁邊,全然解開繃帶。他動靜一片適然抒懷。最後伸手拾起沙粒,輕洒在身上,由頭以至全身,像洗滌昔存累的污穢與思熬,釋放大自然底之純美……他口角慢慢微露溫柔,眼界放遠!

「轉輪」上的依然抖顫於迴轉的宿命,一切在「武王」的執意底下,繼續「自轉」!皆因「武王」重拾權杖,在向世人高舉展示其至尊和偉大!繼而運杖撐著輪盤,企圖主控世代穹蒼!只是他全身已塗滿泥濘,面目模糊,再加上勞損多時的筋骨,每一轉都比前乏力。惶其銳意難當,沒有絲毫要放棄的跡象……

獄長活像一個全然戰敗的士兵,拖著僅存的、偏執的自尊,在輪轉之中偷身回到自己執勤的「崗位」:座椅已然消失、檔案蓋著「上頭」的紅標記!一切提醒她權位的空寂虛無……她艱辛的腳踏,涉水而至,重回舊地,思量片暫,回身背向世界,屈膝而坐(虛擬的)!又傳來遠古之曲:

於皇時周!
陟其高山,
嶞山喬嶽;
允猶翕河。
敷天之下,
裒時之對,
時周之命!*26

妻將這一切一切:碗、壺、椅、紗、紙、血、水、穀、羽毛、白菊、沙粒、和「茱莉小姐」等等,一切的動靜和曾經絲絲掃入眼簾!它們已變成與丈夫通靈之橋,在漫蕩的天地中,印記著自遠古傳來的故事,順輪轉水流,借自然之態,重蹈生命輪齒!

獄長、「武王」二人在盤古音色下,鎖定!

丈夫休悠於沙漏之中,無語!

燈緩緩暗下。

* 劇終 *

<後記>

在香港首演的其中一個版本,演員進場及完場過程均有一段「旁白」,內容如下:

「我依然記得她的樣子
我記得
當日她在窗縫間外望的眼神
好像正在替元州街上流離浪盪的人群祝福
我剛路過
很難得的路過
只見在那半尺長空之間
四處高掛的霓虹燈光正好照在她的臉龐
面額上的光澤恰巧倒映在溝渠之中
將本來試圖沖走城市恐怖的渠水淨化……
我第一次接觸到她的樣貌

我呆望著她的倒映
剎那間發覺自己好像給謊言綑綁著全身
連生命中被壓縮至僅餘的希望
也變成只是一種順從卑微的贊歌
她嘴邊的笑容
好像一把利刀要割開身体背後封閉著的恐懼……

當路燈上面掛著的蜘蛛網和樓梯底下面的漆黑結成朋友
當路邊兩旁每一條樓柱的轉角也像埋伏著死亡背後的隱憂
她竟然向我招手
在夜色蒼茫之中
沿著一串一串水喉管上掛著的招牌
我跟上隊伍
像幽靈般輪候登記轉世
完全是因為她……
當傍邊街角一位「推銷秘密」的政客
手執著一個揚聲筒
向著全世界人講說話的時候
更令我感覺到自已全身染滿著的鮮血和銅臭
精神正進入一種近乎失衡的狀態
在模模糊糊之中
我聽到一把像是老遠傳來聲音
隨著
她又再一次在我眼前出現……

我再次看見她 那天是 星期二
九七年七月一日零晨
房間內十分潮濕、陰陰沉沉
沒有音樂、沒有旗海
更加沒有任何可以令人神釆飛揚的顏色
只是一個一個
在一塊一塊磚頭裏紮著的
陰影
高高的
在牆上府伏著 凝望著
一堆堆灰灰黑黑的物体
在空氣中
相互碰撞……

我忘記自己為什麼會闖進這片時空
或許只是
在亂打亂撞
在不知不覺間 混入……
當我嘗試掛著一直迷信的笑容向四邊經過的人打招呼
那些路過的 總是滿臉疑惑
有些勉強抬一下頭
有些毫不猶疑轉身走開
又或是側著身子避過 任何可能相接的目光
剎時間 我彷彿變成一頭怪物似的東西 唯恐我
雙腳 弄髒他們已搭建了幾千年的祭壇
又或是恐怕我會一不小心 破壞了
他們經年在磚頭上刻滿一條條的 規矩

行一步
便好像會有一些東西不斷地 提醒我
「不要忘記你自己是什麼身份?」

我試圖繼續掛著笑容
在一堆堆透不過氣的羅輯中間 穿過去
我 知道
這裏
根本沒有什麼應該或不應該可言
有的是 沿著指引
做可以做的事
重要的
還是先學懂這些早已計算清楚的 幾何朮數
這些累月經年 積壓
在磚頭裏的規條……
還看見
掛在每一塊磚頭上的 眼晴
不停的 監視著我一舉一動
我只可以 像一部複印栚
重覆 又重覆 再重覆地
將看見的複印下來
之後
再重覆 又重覆的 傳開去 直至
傳送到
另一塊磚頭裏面……

又再一次聽到一把聲音
一把從老遠傳來的聲音
提醒我 去
重新認識腳底下面
石頭下面
潛藏著的
究竟是一些什麼東西……
那一把聲音 迴響著 意象裏一直想著的祖先爺爺
某日 在某一條路上面
遇到某些人
不知向著那一個方向 引領我
不知到了那一個地方 承襲 一匹遺產
那聲音
在某塊磚頭之間 傳出
將我與祖先爺爺相接
透過一度電波 像
電視廣告中傳入傳出的影象
將我 傳送到某一塊特定的磚頭裏面
去接觸 ——
重新接觸 ——
將故事 重覆
將程式 重覆 再述說多一次
或是要我重覆 依那指定的方法將故事再講多一次……

我們好像見過面
依稀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 ——
公元前一千一百七十九年?
祖庚? 帝辛?
還是辛未年?
公元前七百七十年 楚 若敖二十一年
東周?
西周?
是武王、成王、還是幽王?

我們見過面

好像在一個停屍間內 當時我
好像是一個在動亂中迷失了的士兵
衣服給人脫得清光
與其他躺在地上的屍首 一塊兒 靜默抗議
「為什麼總是將我們變成幾何圖型般?
跟著 砌成一度似是符的物体……
難道是用來避開一切可能的咀咒?」

我們真的見過面

她不停地向我笑
像是 公元前三百二十八年 楚懷王
一副本來最自然不過的輪廓 在百多年後 給
一種暴力 吸吮著 眉目
拉成一條條向外傾斜的睫紋 面額和嘴唇
割裂成一幅多面体圖象……
自始二千多年來 苦難
經常掛在她笑容的口邊
直至出土那日 ——
她 依然
含著笑 一副向天許願的神情
意味著要將旅程推到極限
將生命帶到最後 一次高潮

建元到延康 黃武到大定
開皇到義寧 武德到文明
光宅到天祐 開平到顯德
建隆到中統 洪武到崇禎
崇德到宣統
之後……
我怎可能沒有見過她?

我們應該見過面

又依稀不是一件太遙遠的事
百多年前
因應某種生存狀態 我們 變得陌生
是某種精神飢餓 將
我倆突然變得虛脫 隨之
雙方彷彿忘記了對方面貌
(是飢餓令我倆喪失了本來形態?)
(是為了生存 我倆各自走上不同的路?)
今日再次見面
怎可能立刻認清楚對方本來面貌? 但是……

我們真的 見過面


<尾聲>

雲湧風聚
世界好像等待著黑雨降臨
潮蟲從祭師的頭爬出來
試圖模倣人類橫行的步姿
準備接管宇宙的帳蓬
地脊的舊傷口依然未曾合上
暴兩又一再駕著雷
重翻山河之秘密檔案
一層層剝開關節
再次打開原始的台階
沿著卜紋 緊按穴位
再一次抽動起歷史的陣痛……

一頭瘋鴉
帶領著千里飛禽
佔據著正在不斷收縮的地平線
只留下方寸塵土
好讓你我可在那兒於末日前幾秒 反省
好將掛在口邊的生存藉口 放下
曾經找緊的謊言 積壓著
不少播夢的種子
一旦遇上驚雷警笛 竟然沒有
弄醒你和我去越河投信……
只是呆站著
目睹帝國肌餓的嘴巴
吸吮著滿佈山野的毒草濃香
那日
給埋葬著的
突然施機重駕凶靈
從石頭裏傳出一個預言:
「上帝依稀在三歲晴空之中
拖著一隻狗
閱讀著一幅新的地圖
祂的左手夾著晨曦
右手執著黑夜的知識
準備重整宇宙間秩序……」
昔日陽光下的春田
始終經不起烈燄圍趙
神話中的飛鳥
一樣逃不過此間暴虐
自由的翅膀終被如龍煙霧捲走
廣告牌上的黃金海岸
行走著一群瘋狂異士 穿針引線般
將街道綑作一團 圍城結怨
男人女人
各自抱著無頭天使
不停地向著陰影說話
半身埋藏在泥沼之中
試圖保持平衡……
似乎
太陽 從來沒有對人類進化有過任何吝嗇
大海 亦從沒休地將下沉的歲月掩藏
暴晒的酷熱 蒸發著
人間的絕望 ——
夜巡的火星
爬行在宇宙的尊嚴上面 企圖
找出事固根由
口邊卻不停地問:
「究竟明日的河川 可還會有

和黎明……」


*1 全劇是由一個簡單的故事根基出發,透過一系列工作坊去建立演出的風格和表演語言方向。

*2 在香港首演中有兩個燈光設計的版本:一個是套用中國戲曲概念的;另一個採西方傳統氛圍(包括環境的與精神狀況的)詮繹。結果是兩種不同的表演能量和味道:前者更考究演員演出中的每一分細微情緒、空間、質感和表演能量的呈現和承托力;後者則較受環境燈光的能量影響而要調教表演的焦距和能量的收放。

*3 四個角色都有著明顯不同的面貌:妻是自然的和一個藍色面具、丈夫(疑犯)全面被繃帶密封、獄長是「戲曲」花旦面譜、副官是西方的默劇白臉。後三者在全劇過程中都先後經歷轉變。

*4 整個演出的風格靈感部份源自中國書法藝術。舞台如一張空蕩的「白紙」,演員的身體等同筆桿、情感如墨汁、氣血及能量如書寫的力度、方位與字勢。「進場」是準備整個表演「書寫」的重要起點。其他影響著是次演出風格發展元素包括國戲曲角色程式動作的建造,和古代詩文與雕塑的美學觀念和意象等。

*5 「簡靜」是整個表演的基調,所有動作都需要演員從這個基調建立,然後因應角色情感而發展動作的方向和空間的雕塑。

*6 這是日本演出及其中運用氛圍燈光設計版本的開場點。

*7 現場音場在這個演出起著關鍵性的藝術動力。在整個演出過程中,樂師與演員的即興互動與交流是十分重要。音樂的創作並不倚賴既定的音符,而是應挑選樂器的個性與音色來建立與角色或故事情感而作出的當下對話。

*8 故事空間的建搆與角色動作呈式的相互關係+分重要,亦是這個演出真正的閱讀「文本」。

*9 像戲曲表演中強調步法、韻律和「質」「量」,演員要強化腳步之間的「內在經歷」。與寫實表演完全不同,因為空間全倚仗演員虛擬的塑造力,步法之間可引領觀眾「進入」情景。

*10 整個演出程式像電影中鏡頭運勳。所有在電影採用的技巧如定鏡、變焦、及蒙太奇意象拼貼的視象語言等,全適用於此劇的編作結構及閱讀。四個角色沒有間斷的雙互穿插、影響和遊曳的存在(主觀和客觀的視點轉移等)。

*11 所有物件的意象全賴演員透過特定的運用、眼界、和情緒建立。各有其「實用」與「虛用」的意象情景。而每一件物件背後的符號性亦隨故事的發展而起形而上的變化。

*12 在沒有語話的演出,角色的個性和「想法」,全靠其簡潔程式動作的創造,令觀眾可從其「重覆性」或「對比性」動作中建構角色的存在。四個角色都有其可清楚建立的「程式動作」和「活軌跡」。

*13 「詩經選段」按:此六篇乃《周頌》裏之《大武樂篇》,道出武王出征、求神賜福、平定、降服、明治、謝神恩等等儀式。

*14 譯:「我烹煮、我祭享,這是牛、這是羊,啊、天會給我保佑的!好好效法文王的榜樣,日日謀安定四方。這偉大的文王!終是保佑我而受饗的。我將日夜小心,敬畏天的威靈。於是會得到保佑的!」《我將》譯文選自《詩經直解》,由陳子展撰述。

*15 譯:「啊、美哉武王!沒有更強的是他的功烈。誠哉有文德的文王!能夠開創他的後代的基業。繼跡的人接受了它,要戰勝殷商 止住殘殺,到老就確定您的成功罷。」《武》譯文選自《詩經直解》,由陳子展撰述。

*16 角色隨潛意識開拓視點和遊走之空間。

*17 譯:「啊、美哉王的大兵!領去攻取這個昏主。這時候就大光明了,所以是太好的賜予。我們因為天寵就接受了它,矯矯武士都投到王這裡來;王就用了這繼續而來的人,這是您王的事功,真的善於用兵!」《酌》譯文選自《詩經直解》,由陳子展撰述。

*18 物件的「物性」與演員運用上的「靈性」是極有趣的表演課題。如何借「物」喻「意」全仗演員如何凌駕其「物性」和引用身體反射的強弱能量和聚焦方寸,隨意而溶入動作的輕重。

*19 譯:「安了萬邦,屢有豐年,天命沒有懈怠。桓桓威武的武王!要保有他的事業,於是用武力於四方;能夠奠定他的國家。啊、他的功德明見於天上,皇天就命他為君以代天!」《桓》譯文選自《詩經直解》,由陳子展撰述。

*20抽思》(楚辭)取篇中《少歌》首句《抽思》二字為名。抽,抒寫;思,思緒。抽思,就是把蘊藏在內心深處無限的思緒抒寫出來。這種思緒的實際含義就是迫切要求返回郢都去,以實現自己進步的政治思想。《抽思》是中國古代愛國詩人屈原被放逐後,一日在漫天狂風沙之中高吭而成的作品,文中竭思底里地剖割詩人自身與國家的情感、矛盾與反思。譯文選自《楚辭全譯》/撰述:王壽祺,梅桐生(貴州人民出版社)

*21 譯:「我心中鬱結著無窮懮思,孤獨地長嘆越來越悲傷。愁思糾纏心情難以舒展,這茫茫的黑夜多麼漫長……」

*22 譯:「過去國君與我曾經約定,他說我們到老相依為命。誰知在半路上他就翻悔,現在反而已經有此二心……」

*23 譯:「想直接回郢都卻又不能。靈魂往來認路多麼勞碌。為何靈魂這樣誠信忠直,別人的心不和我們相同……」

*24 譯:「文王已經勤勞了!我擔當來接受它。頒布這大典而尋繹思索著:我往後只求天下的安定,這就是周家所受的天命。啊、大家要尋繹思索著!」《賚》譯文選自《詩經直解》,由陳子展撰述。

*25 運用是預設的化妝油彩貼在碗的內壁,遠望仍然是空的一隻碗。

*26 譯:「啊、美哉君臨這周邦!登祭那些高山,橢長的山和高嶽;確還按圖合祭了大河。遍天之下,包括了這些群神的一田配祭;這是周家所接受的天命!」《般》譯文選自《詩經直解》,由陳子展撰述。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