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蕪湖街上好風光》創作日誌
【明報專訊】第一次碰上蕪湖街,是中學時期。時值紅磡海底隧道剛通車,有機會由觀塘坐101號巴士過海返學,在每一次未入隧道前,必經蕪湖街口。坐在巴士上層靠窗位置,對途經街上「模糊走動著」的景色尤為好奇。那個年頭從漆咸道往蕪湖街交界南望,恍似一條要跨越一個小山丘、看不到盡頭的「深長大街」。昔日少年的想像,蕪湖街總給我一片片「不著地」般虛幻不實的印象。沒想到事隔30多年,最近竟與這條街道連結上一段段「不尋常」的「感情瓜葛」……
戲,是遊弋在生活狹縫間細密觀照的靈體動靜……
踏,是進入生活底層細訴的潛在滋味……
舞台上的一切,都是舞台下需要關心的事!踏上台板的衝動,豈能單單倚仗架起的「藝術雲梯」,把「望見的真實」推入虛擬的假設中,留下的都是殞落的足印?台板下,可有看清楚橫七豎八的道德支架,造就著多少生活底流通的光怪記載?大街窄巷間,投影著的風光怎地如此惱人?
一
上星期又走到蕪湖街近鄰,在馬頭圍道交界一段十字路口徘徊了個多小時。走到一、兩家小店舖,湧上零星感覺:
不到二十平方米的空間
填滿一堆二堆貨物 不放過
任何可能漏空的隙罅
檔主 木訥的坐在暗角
身體看似融入貨物之中
變成它的一部份……
我不懂寫文章。只喜歡隨情書寫。嚴格來說,我的文章亦真的不「入流」,既欠缺學術推論,亦欠文學家的溫婉豪情。唯獨喜打誑妄言,以息「一時之氣」!我更不是一個「文人」,多年來給我每篇文章作校對的依奧可證明:我是個「白字高手」!那為何仍厚顏學人家興起集「文」出書,以飽一時虛榮?尋根究底,無他,盡是那無數「此間」的「妄念」和「行動」裡繼續「自找麻煩」之蠻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