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白

以東方美學的土壤,糅合了現代劇場的養份,舞蹈作品《流。白》散發了什麼清香?

演出始於舞台盡處的一班舞者面向 巨大的鏡子「上基訓課」。摒棄了一切用以遮蓋的黑布幕,舞台還原 成一個最樸實的表演空間。

「基訓課」部份簡單明澄,佈局和燈光互相配合,令筆者感受到當下的寧靜及其力量,也想必然是創作者用心,為觀者提供寧靜心神的的過渡。

閱讀全文→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十一日,舞在平行線系列第三章《流/白》的創作歷程踏入了第三個月,創作演出的藝術家們,在葵青劇院舞蹈室,進行了第一次公開綵排。節目時間是下午三時正,大家卻在兩點還未夠之前就在舞蹈室門外集合,安心準備排練。

《流/白》的創作團隊是一個群組,眾人的同時參與好像一呼一吸一樣複雜但自然。排練的最開初,舞台監督阿史在排練室用白色的膠紙規劃了舞台的大小,也同時標示了整個舞台的實際面積。其後,何應豐聚集藝術家們,在排練室的中央討論今天要探索的話題:「間」。

閱讀全文→

我不懂舞蹈。
我只懂「舞」、「蹈」間身體是不是在寫詩…… 

詩,是一種特殊的呼吸,像在作曲、在繪畫、在唱歌似的,回應著生命中難以言全的感情、故事和脈動!

我信:身體不懂說謊!

閱讀全文→

sv_moving_void

舞在平行線系列 III

流。白

Moving/Void

– The Chinese Art of Moving in and out of the Void

– 尋找中國審美虛虛空空之間的當下流動記錄

 

《流。白》是一次重探中國舞鮮有叩問箇中審美內涵的「行動藝術」習作。作品借梁家權、蔡穎兩位不同時代以中國舞起家的現代舞者的身體創作,加上何應豐導演的視界、呂奡元和黃衍仁即興音樂創作、彭漲的民間唱腔、葉卓棠和黃宇恆的視覺脈動,一起拼合、撞擊、穿梭及尋找生命動靜虛空間的今日閱讀,給你我重拾中國舞蹈美學可能失落了的當下性、即興性和哲思內涵。

“Moving/Void” is an exploratory exercise on the hidden aesthetics of Chinese dance. Two modern dancers of different generations, originally trained in Chinese dance, Francis Leung and Cai Ying, would be working along side with Hoyingfung, a multi-disciplinary performance artist, in search of virtuoso in live art and its ever-innovative contexts buri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dance movement. Impromptu musicians Lui Ngao Yuen and Wong Hinyan, would join hands with folk singer Peng Zhang and designers, Moon Yip and Bert Wong to weave in and out of the moving void, a mesmerizing tapestry in the making live on st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