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藝

一九九七年一月廿四月,星期天。地點是富麗華酒店大堂的酒廊。時間:下午六時左右,高爾太先生(著名英國舞台設計師Ralph Koltai)剛離開藝術中心的演講會,七十多歲的他已帶有倦容。坐下來叫了一杯黑咖啡,用帶有幽默的德語叫了一件「黑森林」蛋糕,拿出雪茄,抽上幾口,隨即又重拾多年縱橫國際表演舞台的生命力,侃侃而談,強烈感受到的並不是他的名氣(相信沒太多喜歡表演藝術的會懷疑高爾太在舞台藝術上的貢獻),而是他談話中流露著對生活的情深、好奇和摰愛。

高爾太最初踏足舞台時已非年青,曾經歷二次大戰(他原籍猶太裔)、當過兵及做過不少不同職業的他,舞台順理成章地成為他濾化生活的地方,豐富的生活體驗亦成為他在舞台創作上的重要資源。正如他對每一次設計,都抱著關注問題的心,探索故事背後的深層意象。對他來說,一個舞台設計師應擔綱著一個「說故事人」的脈搏,找尋連接故事核心的精神形態,繼而搭起「橋樑」,幫助觀眾進入故事潛層,引動幻想和演繹的觸覺空間,將演出的整體構思貫穿,創造出人意表的視象世界。

閱讀全文→

你我心底,或許都掩藏著一個”O”先生,像昔日希臘伊狄帕斯王的遠親,自生命某個「交叉」上的偶遇,墮入無明的視界!

過去,總與我們每天打交道,朝夕選擇著某一角落,埋藏好些不願意面對的,將之包紮,放入眼底某處管道,直至淤塞淚線,將某某特定情感阻隔,影響著眼界的輪廓……

尋找從中作梗的”真兇”,原來往往是自己!


閱讀全文→

一群搞戲的,興高釆烈於演出後去「慶功」。「行內人」走在一起,聊的都是「行內事」:戲演得怎樣怎樣、劇本寫得如何如何等一窩離不開與舞台上軟硬件相關的「專業意見」。一切似是理所當然,難得熱烘烘的。「搞上」或「抓上」的麻煩和生活瑣事,都為了「一台戲」,各繞著自己的「專業領域」,按各「權威」、「名氣」或「管轄」範圍,不自覺間求証著自己說話背後的「專業價值」,一邊在建築虛榮的要穴周圍打圈,另一邊又似在尋找一種「可繼續幹下去」的條件和安頓……

戲裡的故事,恐怕逃不了變成只是用來體現「戲劇專業」的借口,其中曾用上萬二分努力爭戰的情節,頓成徹底的荒謬,彷彿真的沒多大意義!或許,聊是人底每刻不停試圖自我仿製一套又一套的皇帝新衣,披在自己身上,繼續幻想在時間恆河中泛舟的意義!

閱讀全文→

她。可真是她?

眾生之下,心,如曠野沙磧中億萬年碰碰撞撞間的偶然結晶,其根怎說?女聲,循偶合的身軀,其覺伏藏而多足,其色盡煩惱而多想,難逃塵網法度。男唱,亦循偶合的肉身,其知見意行,盡虛榮的威儀,似掩遮種種隨學類生的欲慾,其足多色而乏味。

閱讀全文→

近日翻開一本叫《象棋開局戰理》的棋書,見開卷如是說:

「一盤棋從紅方先走第一着就展開了戰鬥。在開局階段,首先需要把棋子調動出來並分佈到重要的位置上去,完成子力的動員佈署,為中局奠定基礎。因此雙方鬥爭表現為:爭奪戰略要點,控制要道,威脅對方子力,以掌握棋局的主動權。」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