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網站:http://participatorytheatreproject.com/]
成員:曹德寶(編舞)、林燕(演員)、史嘉茵(聲音藝術家)、楊怡孜(舞者)、楊天帥(文化工作者)
文本提供:張翠容(戰地記者)
報導文學家筆下的「戰地身體現場」以「劇場閱讀」作起點,對焦報導文學家引發的不尋常觸覺,再以舞蹈和現場聲音探索,遊入「戰陣上的身體現場」,嘗試和觀眾重新學習理解和觀聽「現實行動」與「藝術行動」的距離和啟示。
探索內容:
張翠容是香港少有的戰地記者,她的《中東現場》和有關難民的報導,是表演藝術家不敢觸碰的現實領域。研究者將直接引用張翠容的「現場觀聽」下紀錄的經驗,追蹤其「文字繪圖」與「身體現場」的觸碰和距離。
行動以「現場閱讀」為基,聆聽作者如何「觀」「聽」進行中的戰爭,反思每日填滿媒體的新聞報導及書寫,探索我們究竟知道了什麼!
當我們回到「閱讀」本身,閱和讀之間的距離,可不是一種邀請,引動你我以「聽」「觀」重溯事件「陣」勢,勾畫在戰地的身體現場?假如我們再進一步深入觀和聽,以身體書寫文章中未盡言的精神內部,我們又會如何重新認知「難民」置身的存在疆界?
閱讀,再延伸以「行動」觀照閱讀之所以,再以文化論證當中也許容易錯落的事件現場,輾轉撞擊在線及在場聆聽/觀察身體閱讀的觀眾,探討今日文化中資訊泛濫下的「身心現場」,其中可又是另一「文化戰幔現場」,把身體拉張入怎樣的生活維度?
行動(研究)涵蓋領域:
1.以個人(或集體)朗讀追蹤報導文章中引導走上的足跡,聆聽和勾畫當中未盡言和難以全然理解的「戰地身體現場」;
2.追尋朗讀間的「身體動靜」,探索書寫和觀照間與當下事件的「閱讀距離」,叩問當中如何起動著重重的人文關懷?
3.刪解「書寫行動」和「閱讀行動」的觀聽方位,探究其中「不斷移動」的「現場陣腳」,背後又隱藏著多少後置的聲音,改寫「閱讀」的現場?
4.邀請觀眾進入「事件回憶」的「現場」,比較其中「閱讀空間」,進而審視觀、聽和行動現場的密切關係。
https://participatorytheatreproject.com/theme_detail/?theme_id=6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