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封。1979年11月17日、18日、19日及20日。】
 
在監控下,將書簡內容完全收縮至「個人領域」,作者日常起伏的情緒和靈慾的召喚,唯攀上任何可能觸及的物和象,從中起飛聯想。字裡隙縫,潛藏着幾近不着跡的內勁,借納悶的場景和「規劃了」的物質輸送,作出卑微冀盼!
 
一個包裹的旅程和內涵,遂成為出現頻率最高的「書寫內容」!
 
包裹,意味着似簡單卻頗複雜的情懷……
包裹內人情,只有放送者和接收者之間才深懂物件背後箇中細節……
 


送出一個包裹之前,先考慮(或假想)接收者的需要,加上發放者的心思,由內到外,所牽涉的行動,已每每超越物品表面的功能,當中蘊藏着多重情感及理性抉擇,既希望解決對方某種需要,亦同時存在着一種以物寄意的乾坤,迂迴在包裹狹縫之間,呼吸着向遠方呼喚的情致。
 
現今流行網上易物的世代,一個 e-message 、 e-card 或 e-parcel 所可能承載的「內涵」,其「物」獨缺實在,更難想像以雙手可觸碰的重要內部結構……對放送者或接收者來說,它只是手指按鍵一刻的數碼影像傳送,虛擬着假設慾望的形軌,在按delete鍵之前,下載至電腦中某記名檔案,便「完成交收」!一切,唯欠缺可真實及具體吸收的身體經驗……
 
對奧爾嘉而言,如何接收哈維爾的要求和「訓示」式的催促,恐怕只有她才清楚。我們只能按哈維爾單方面的有限文字,假想二人置身的特殊情景和關係,猜測箇中滋味和難以言明的情愫。於我而言,來回兩者間的包裹,活像一種「特殊書信」,甚至比哈維爾的文字更具意義:除表面滿足哈維爾獄中需要外,包裹箱及包裹紙內外碰上的一品一物、一情一景,寄託着奧爾嘉複雜的心事!對不善寫信的奧爾嘉(按哈維爾如是多番抱怨和如何珍惜她發出的每封信)來說,每次送出的包裹,活像寄出「特別傳遞」(special delivery),埋伏着教哈維爾可用到、嗅到、觸碰到、感受到、等待到、親近到的「奧爾嘉」,透過物件載送的特殊經歷(包括重重關卡審查),其中混雜着的情感磁場,又必須二者於深處考慮可收可放和可通關的物資情理,如此境況下,每一個包裹是否成功交收,並不是必然的事!
 
一個商業包裹,聊是對消費者、物品安全及利益保障而「盛裝」的結果!
一個給至愛送出的包裹,所考量的內涵和「盛裝」的法門,又是怎麼樣的一回事?
 
在我的書枱底,擺放着一個兩年來等待寄出的包裹,其內涵隨時間流逝,物件的意義亦早蓋上重重霉味,改變着發送的意欲!
 
物,可興情亦可傷情!除非是儻來之物,否則托物以寄緣或寓興,是開物體物過程的一大樂趣,從中享受格物寫志!哈維爾需求的本來只是被監禁下渴求的物質資源,以平息肉身亦靈亦物的慾念,沒甚麼「言志」的企圖。但身在物資短缺及刑期監控的有限空間下,接收外來包裹遂成為被十分重視和渴望的「恩物」!恩,是一種人與人間在特殊境況下施予的情誼;物,是一道懷時的橋,在言不及處,投遞不尋常的感情。
 
哈維爾焉不知「一物一制」的道理(尤其在監獄裡)!所以他從不傲世輕物,當知,信簡的本質,亦物也。他強調:希望,源自內在自省的能力,以及觀照周邊人生所可能體現的「靈光」!他追思歌德(Goethe),祈求賜予更大光芒(誰知哪兒不是浮士德或岳敏君式笑臉上的「光」)!於哈維爾,奧爾嘉的存在豈止是投寄包裹的重要「線人」,物語之間,是維縏二人重要情感的「物線」,牽引着言物以外二人的特殊關係,其中情味又豈是外界讀者可體會的……
 
或許,書寫二人愛情道上這條「線」,近乎超越現世代想像的「夢話」!又或是筆者藉以試圖將自己在「愛的誑言」道上拉回來,尋找曾碰上過哪難以收復的傷痛景象的「治癒秘方」……
 
如哈維爾筆下,
儘管奧爾嘉脾氣不好……
儘管奧爾嘉不愛(或不自在)寫信……
儘管奧爾嘉不一定回應哈維爾的要求……
儘管奧爾嘉一直羞惱他選擇入獄……
儘管奧爾嘉按自身情緒選擇如何回覆他信中「指引」……
對奧爾嘉的情感,倘若是真愛,豈有因其不完整而有所保留?
 
愛一個人,最大的挑戰莫過於接受對方一切缺點!
(恐怕對許多人來說,哪兒只是一個不盡不實的「無際空境」……)
(就由每日生活空間和習慣開始,及至身體的尋常異樣,列表各自不可忍受對方的理由……)

如果說,坦誠,是愛的最大考驗……
奈何有多少人能過此關口,代之多是憑藉假意的虛無,一再墮入對愛「一廂情願」的假設……
奈何「高尚情操」從來是一種「美麗願景」,細看眾生情慾,唯恐轉個彎,意識又一次給肉體(及現實環境和條件)背叛,不見了愛的影蹤……

教我突然想起著名舞蹈家碧娜鮑許(Pina Bausch)於1980年代的作品《穆娜咖啡館》(Café Muller),一群穿梭咖啡館尋找愛的男男女女,各見證着追蹤愛情的寂寞和苦困,咖啡館內的枱椅,成為最終留下的愛痕,東歪西倒的……
 
坦誠背後,是一生修行的見證!
 
假如包容只局限於包裹式遙遠隔物的溝通,暗地裡不斷假設着對方示愛的「理想形態」,如此關係,其「愛」或許逃不了廣告市場般的虛張聲勢,卻缺乏對所愛的人的不一樣本質有基本的諒解和兼容的量度!如此「愛」,聊是另一種「物象」的追求!今夕歲月,人的蹤影,都給包裝去了!
 
除非容許由奧爾嘉給哈維爾送出的包裹再回想多次……
 
23/09/2012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