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絕對肯定:我不是一個研究尤金尼歐.巴爾巴(Eugenio Barba)的「專家」!

還記得年前被邀請負責一個講座,我竟自找「麻煩」的去談巴爾巴,結果是一敗塗地!巴爾巴從來沒有「現身」,只有:

自己腦袋在不斷拉扯推敲試圖勾尋自身可能與之建立一種幾乎充滿尷尬的「可能關係」但卻輾轉自我封鎖在假設的虛張之中找不到半點可在香港土壤植根談巴爾巴的脈搏(當然包括我自己在內)妄想從中梳理到片點曾踏上的舞臺步履卻老是在某偏遠的角落借巴爾巴的文字連接一二思考過體驗過解剖過混淆過的文化尋索才知道身體的筋脈又一次在牛棚的「講臺」上遇上自蠶的意識網絡在迷離眾眼或是看似眾眼迷離的疑惑上脫不掉心底仍糾纏著拼貼著轉化著(卻又未成形)的瑣碎圖像時口手腳眼神和呼吸早背叛了踏入那空間前的初衷直至離開那房間後的日子裡我仍搞不清誰是巴爾巴……

我深信只有巴爾巴才可談巴爾巴!

今年八月,拖著了混濁的腦袋從丹麥哥本哈根(Copenhagen)乘五個多小時的火車到達西北岸的荷斯德布奥(Holstebro)尋找巴爾巴!沒有預約、沒有安排、只有一個一把年紀仍掛著很naïve的心,像回到昔日唸書時的興奮,幻想踏上「征途」,彷彿模仿一個裹著「朝聖者之心」的古道旅人,冀盼一睹巴爾巴先生和奥甸劇場(Odin Teatret)的風釆……

我當然撲了個空!

或許是我的自大與狂妄阻礙了這一次「英雄會」!或是心底無處不在地尋索著的浪漫,假設著一個戲劇工作者的自在風流,尋覓「故知」?

回想最初體味巴爾巴的創作是一九七九至八零年間正在大學讀書時的事。院校請來一位在Jerzy Grotowski的劇場實驗室中與巴爾巴合作過的演員(已忘記了他的名字),暢談他的「波蘭經驗」。那時嚮往的都集中在那「神祕的哥托斯基」,巴爾巴還未被認其存放在心裡的字典。直至十年後,在多倫多一位演員好友家中的書架上,看見「巴爾巴」的名字,想是那個年頭與這位加籍友人一起搞了一連串的身體工作坊,在東西文化互碰的衝擊下,巴爾巴的工作遂變成一系列可借鑑思考的泉源。最後朋友見我拿著書看得出神,便將書送了給我。那是我和巴爾巴第一次「碰面」!

究竟書本上的巴爾巴可會是真實的巴爾巴,真的不可而知!

肯定的是:我在巴爾巴的文字上尋找著的是自己的足印!我關心的不是巴爾巴,而是自己!我關心的是香港文化氣候!我關心的是尋找一個可自烹自調出另一個相當於奥甸劇場精神的地方?在香港,我看不見巴爾巴的足跡!

踏出荷斯德布奥火車站,參看站外火車軌旁的簡略街道圖後,開始在寧靜的村鎮甬道穿梭,直至看見老遠街角一個奧甸劇場的指示牌,我徐徐沿著指引,步入一條長滿茵茵綠草的街道,就在盡頭,我看見昔日傳頌的「豬棚」已是一所頗有規模、自主獨立、仍在擴建著的奧甸劇場:

那天是星期日,是巴爾巴今夏休假的最後一天!「主人」不在,幸運找到做簿記的S. Post女士,她已年過六十,是與巴爾巴一同創建奧甸劇場和其著名附屬「Nordisk劇場實驗室」(Nordisk Teaterlaboratorium)的其中一員(一覽宣傳單張,排列著一串名字,沒有任何「階級」,沒有「職銜」!)。她自豪的介紹劇場每一角落,牆上牆下都掛滿或安放著四十年來累積的歷史陳設,展現著不同地域文化的演藝工作者曾留下過的「文化雕塑」,和那令我想起一個內地劇作《紅房間、白房間、黑房間》的紅、白、黑三個不同個性的表演劇場,將奧甸內的活動分流,由主體創作到客席觀摩至每年自動請纓來表演給巴爾巴看的外來劇團作品,各填滿了每年三個「表演區域」的「研習活動」。休憩室旁的書架底層,放滿一大堆研究巴爾巴的博士論文,彷彿在牆邊一角,「偷窺」著大師每日的舉動。另一邊一個最細小的地方,竟是巴爾巴四十年作品的資源庫,只有一張單座位沙發,和兩三呎遙距外放置著的小型電視機,其餘是堆積滿四周上上下下大小角落的歷年表演錄像帶。S. Post女士雀躍的說:這是此處的「聖地」,在這裡做研究的人,多在這裡關起門,自閉多個小時的「怪地方」……

究竟香港可否容得下這樣的一個「怪地方」?在從來缺乏累積文化的根脈底下,巴爾巴恐怕只是一個聊以虛慕的「神話」,在這片土地紮不了根!很奇怪,香港這個「怪地方」,住滿不少不敢對自己或對他方「同行」認真的創作人,倚傍著一個從不喜承擔或開拓本地文化的政府,過去二十多年的「文化投資」,如常掛在虛飾的數字版上,沒記掛著幾曾栽種過的本土獨立文化,從中積極建設!在這片喜歡跟紅頂白的「怪地方」,誰敢談巴爾巴?在這片被當權者矇住眼晴、托著中央的手幹大事的「怪地方」,誰敢趕上巴爾巴的文化號列車,對自身過去的由來有著點點觸碰的好奇?

難怪我竟沒有因見不到巴爾巴而失望!或許,真的碰面,我不知從何說起……(原來才發現我早患上殖民文化底下的「自我矮化偏狂症」!)遂在同一日,我坐火車離開了荷斯德布奥!那夜,在黑暗中飛馳的車廂內,我甚至曾經開始懷疑:誰說世界會關心荷斯德布奥?

離開了丹麥,在飛機上往下望,試圖重新認識曾走上的每一角落,讓每一小地方的「怪裡怪氣」,填滿胸懷,借飛機的衝力,再學習開揚上路!或許一日可真的說:我「見過」巴爾巴!

瘋子日記111004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