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的問題,孔子如此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一切問題的根源,由人本身開始,亦應由人自己解決。人信賴他人,或為他人信賴,一概是每個人本身的問題,並不任憑他人。當哈姆雷特(Hamlet)問:「『可為』還是『不可為』,這是一個根本的問題!」(“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人,在「行動」之前,如何自主和自決,每是人生眾轉折點的關鍵。生活裡口中表述的語境,每填滿著替即將發生(或盼望發生)的行動(包括「沒有行動的行動」)建立註腳,其「道」可鑑!若能看清楚可(或不可)自決的條件,察其「患」之所以和裡外形勢而行動,亦即認真求道的過程中,釐定(當下幾及的)思想立場,探究可行(和不可行)之法,將行動的基本輪廓畫定,思考其中道義,統合自身人格,豈真可述而不作,行而不悔?
論述容易,知易卻行難!或許這是人底一生試圖完善及「美化」生活的功課!奈何在建構性格過程中,徭役、禍亂與種種充斥令人疲憊不堪的生活變遷(或堅拒任何變遷),將幾曾積極的人生價值催情於時局的聲浪裡,奔走於難以自決的動盪下,實踐著的又是怎樣的道德?像今日香港不少青年在「順境所趨」底作上的「有限行動」,一翻身又再淪陷於傳播媒體「弘揚著」的「安逸」和「物慾」裡。在「有限公司」管理下的「自主」,怕是要先看人家給行動的「賦予條件」!在「無所不能為」的「市場發展」口號下,配合崇尚「併吞」和「蠶食」的國度,「精進」的端緒在其不求自主、但求「多祿多福」!資本主義文化的活躍,其「禮」於無休止地擴大矛盾,繼續給「新禮品」(或是「新痛症」)製造新市場!
昔日詩書的「訓示」,套在今朝的生活版圖裡,難有同一番的滋味!誰的「信仰」不是從「拾人牙慧」開始,直至一日循多番經歷中真箇明白和消化其所以,不知又是多少遍孤獨搏鬥下得來的一二生活場景?「成」與「長」,又豈是理所當然?環觀穿梭著生活裡外的「古」訓「今」釋,多少流連於「恐怕被遺棄」或「無可救援」於某時某間的自己,慨嘆著(或痛憤著)人怎麼重複地站在精神崩潰的邊緣上查找人生永遠之不足?身體在「新動向」和「舊秩序」間不斷試圖梳理出片點可依傍的情理,冀盼給那間行動一個合理(或最少當下如是覺得)的確立面,「有效」執事於當下。只是,在眾媒體集團中林立的、維護著的「權威」,又將多少「己力」溶解,終止了不少「興學之心」。一己的行動,唯在有限的邊緣地域裡,作有限的學習,心裡卻不敢願:「自求多福!」
在消費主義和管理主義當道的今天,人的「行動」抉擇充滿了吊詭:他者與自身相互在經濟利益的前提下支配著(依賴著)行動的個性,人的屬性每徘徊於個人與機制間存在種種利益矛盾,催化著行動的心術;為「確保利益」和「減輕風險」,一系列明文或暗示的法則和利害區域不其然變成「行動的主腦」,反覆地牽制著人不少可能獨立自主的判斷。生活,在人底自建機制的監管下,「現實的實踐」過程中,早假定了「別無選擇」的意向,人的故事卻無奈的悄悄滾進地下通道,尋找各自可繼續維生的「信仰」。語話和行動,難免處處出現相互抵消著(或競賽著)的道德個性。在終日患「得」患「失」的情緒底,「理想」只是「奢侈」的符號,難覓「知」心!
此間人之「患」,多因看不透得失!
[今早因理財櫃員機的故障,在「確定帳目付款」一刻給吞了一張「信用卡」!我又一再陷入「得失」的投訴網絡中,破壞了早晨美景!自主,在「銀通」與「銀行」的「服務法則」和「體制」下,陷入「獨孤求勝」的角力裡,口裡各堅守的道德界線,按對手的「利益比率」和「規章憑証」,批核當下的行動反應和道德重整速度!辯論間,已一再各自淪陷在法規和情理的比劃裡,語無倫次!我的「道德」,奇「患」無窮!有見及此,看官可將上文完全刪剪(或列印出來作祭祖燒衣用)!]
瘋子日記190405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