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十時,毛毛細雨,驟寒的天氣又收緊了兩肩肌肉。
蕪湖街旁差館里168快餐店的透明膠雨篷,看似一幅理想的佈景,模模糊糊把路人鎖入「戲台」……
相約了《蕪湖街上好風光》眾演員及製作朋友在此討論今日「戲劇行動」:尋找一名獨居房客的生活版圖。靈感來自剛看過英國電影導演Peter Greenaway的早期短片“Walking Through H”,透過雀鳥的眼界,重構生活視界可能遺漏的「地域」、「方向」和「空間」。簡談了二十分鐘,便分頭行事,各按其假想邏輯,尋索一個近六十歲獨居男人的每日活動拼圖……
基於一種假設,找到了男子的「住處」(蕪湖街六十二號一棟四層舊樓內一個租住梗房)和「工作地點」(蕪湖街及德民街交界的交通銀行)。我給他選定了一份職業:保安員。他每日生活圈子:不出一百米直徑的範圍。
我在六十二號樓梯口站了良久,騎樓底滴下的雨水竟如此孤單。循雨滴左轉,我記下了這些東西:
△ 建成傢俬。街坊品味。實用。舖內堆滿的擺設將空間弄得像一個微型封閉的城市,「U型管道」十分侷促。天花樑上高掛的時鐘,看來特別傲慢。時間,卻似停留了三十年。
【店舖內的掛鐘是在我還未擁有手錶前的「街上報時器」!】
△ 漢記水族。「承接放生」神龜服務。放生何時變成一種交易?記得一道士曾如此叮囑亡親的家屬:「每日買五十隻蟋蟀放生,積福以保祐亡魂到極樂!」
【每天站在舖前,呆望缸內游魚:唯牠們明白……】
△ 時尚「飛髮舖」。橙色。髮質矯型收$450。髮,理還亂!
【奇特的「電椅」與美髮小姐:刺眼!】
△ 典當/金舖,像孖生姊妹。抬頭,驟見押舖老闆「一眼關七」般凌厲。999.9金那刻叫價$4350。與石頭有關的故事,磨折過幾多人情!
【兒時「金價」,總是聯想到「九九九」急救!真不明所以。】
△ 家福美食今天沒有營業。大閘上紅紙寫著:休息壹天。
【誰會關心一所小食店「關門大吉」?今日這話題卻似特別敏感。這條街上……】
△ 巷。牆上護老院街招:月費$2000。新興利夜冷:23290220高價收購。
【人變「夜冷」的時候,真可再「拍賣」!(高價收購:聊是一句美麗的「敬老口號」!)】
△ 上海美都理髮。男賓全套$72。上海人的頭髮可真較特別?香港的經濟起飛,上海人說:都是我們帶來的「福氣」!
【依稀記起一日走過,有人在裡面拍戲的場景。一個路過的眼神似在說:「外江佬總是信不過!」 】
△ 東方影印。証件相$25。一個戴白色膠手套的中年男人正在工作,與橱窗上貼著的劉德華格格不入。他早沒有了微笑。
【床底下可仍有一本過期回鄉証?照片:留下只是一瞬間的勇氣!誰來填充照片外的真實?】
△ 榮發錶行。把守在門口的女人似毫不友善。尖酸的神情似在說:「衣衫不整免問!」
【年少時父親最重視手上有沒有一隻「勞力士」(此譯名亦看來有點諷刺)。恐怕那是我不愛錶的原因。】
△ 紅磡大廈。閘口掛著警察簽到簿。看更坐在長廊深處。銀色閘門,與大廈年紀好不相襯。密碼保安:是那時開始流行的事?
【這裡可真安全?據九龍城區議會記錄:十八至一百號,最少有三幢「多契」大廈。那又隱喻著些甚麽?】
△ 西醫診所。醫生姓聶(他耳根應好!)。倫敦大學皮膚科。每日門診六小時。下午一時至晚上六時,他會跑到那裡?(「他」,一個人,可跑不到那裡!)
【今日舌頭呈淡,有紅苔白膩,。腳因濕熱下注有足痿。血虛。肝狀不穩。可有中醫開方補血化濕除熱解毒?】
△ 真真豆漿大王內的關公今日臉色好像特別「黑」!洗手間內如常濕滑。一碗豆漿與「延年益壽」竟關係如斯?座上可看見多了三隻從隔鄰「世界大酒店」逃出的餓鬼?
【上海食譜拼上廣東腸胃,已有近五十多年的「文化演變」!鬼魂:我沒有鄉里!】
△ 又一關上大閘的。貼著某銀行搬遷告示!(根據調查:這條街銀行特別多!)
【街上的「同行」卻多不同行!】
△ 另一條巷。巷內之「喜臨門鞋業」仍未開市(多月來,只見過他一兩次。)。中華電力的修路鐵欄堆在一旁。黃埔冷氣為甚麽不搬到「黃埔花園」?
【或許黃埔花園的「老街坊」多神遊蕪湖街。巷陌生意=好講價錢?168的「作家」又坐在同一位置,嘆:凍奶茶+報紙!】
△ 生記滷味。一條條燒臘過的雀屍。(朋友剛興奮談及家中月前有過的「飛來雀」。)大字標明:獅頭鵝頸15元一碟。廚師一臉油膩,刀起刀落,亳不留情!
【冷氣大房:$800。一張床位=?空間。「家」貓不知如何投訴?】
△ 樓梯底小舖已出租。「店主」像是執雙程証自由行的女人。貨物:汽水和小吃(可選擇類別也極少)。
【樓上的住客已沒有再跟「她」打招呼。前朝舖主應已「退休」或搬進了隔鄰的「文化村」(護老院)。舖位,面積愈來愈少。】
△ 東江樓。昔日醉瓊樓原址。雀局全包$288。鹽焗雞飯一碟$26。嗅不到香味。
【一間早老化的酒家,苟延殘喘的目擊這條街道每日的變壓。誰在意:二零零三年四月二十三日證實紅磡蕪湖街63號兆寶閣有居民感染非典型肺炎。那年那月,雞從何處來!】
△ 香。新鮮出爐蛋撻。5元3個。餅店門口放著一個藍色膠油桶,盛載冷氣機糟上的水滴。
【水滴聲,是他「家」裡的時間奏鳴曲!】
△ 又一樓梯底賣女裝便服的。操外省口音的女店員正剝著瓜子。傳出佛堂頌經的播放。
【聽說:蕪湖街的遊魂特別多!算起來,自宋朝開始已移魂此地…】
△ 祺昌藥房。門口堆塞著特價廁紙。商人與貨物的關係從其擺設可見一斑。藥房內一半貨品與藥無關。樑上又一掛鐘。時間:十一時四十三分。
【收音機傳出成人尿片廣告…他早年便患上慢性失禁。尿的暖意=生命存積的熱量!】
△ 忠信藥房。成行成市?紅綠燈傳出過路訊號。店頭的招牌貨版,強調有三層厚的口罩出售。(那應是SARS過後的熱賣!)
【又一單人房租$1200起……租客可否翻查住户記錄?六十二號三樓窗前的梗房為何仍租不出?】
△ 隨之還有:生果店內出售的雨傘、天天十六小時應診的醫務所、不對招牌的臨時租約式雜貨店(五金店下賣的是茶葉和小吃)、香港鎖匠的大閘經常鎖上、三十四號二樓有「葉再生」的招牌(他經營的應是「再生服務」)……
【已四天了,傳出的屍臭薰天!有誰替他找「葉再生」?】
瑣碎的記錄或許看來沒多大意義,迂迴式的站在街上,手執記事簿,看到的都是「輕易錯過的世界」,在繁忙鬧市中勞役著。生活版圖何時才算可「認真開始」?百物穿梭,暗折射身體及意識的空間地圖,成為潛意識底行動的氧氣筒,輾轉配套著不一樣的人情。
今日一窩蜂步步入侵進佔的「豪庭帝苑」,其規管式巨廈旁,又是怎麼樣的「好風光」?
蕪湖街上的單人梗房內,藏著一個個怎樣的身體?在蒸發前,記錄著又是怎麽樣的「無煙印記」?
Leave a Reply